】 【打 印】 
“四個堅持”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1-09 08:18:54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各種問題複雜交織的困難局面,我們認真辦好自己的事情,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穩中求進、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前進態勢。從全年經濟增長來看,雖有些許波動,但總體符合預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突破1萬美元,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客觀、全面、辯證、積極研判中國經濟,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和部署,緊扣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牢牢把握“四個堅持”,努力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時刻,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叠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外部環境進一步趨緊,世界經濟增速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國際上普遍對2020年經濟走勢表示擔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加強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研判,不被短期的波動牽著鼻子走。堅持穩字當頭、強化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著力做好“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這些也是我們近些年做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經驗。

  二是堅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非常關鍵、非常重要。同時,儘管發展是硬道理,也要適應時代和形勢的需要,不斷提高新的發展要求。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適應新發展理念的指標體系、統計體系、政策體系、考核體系等,把新發展理念的制度優勢轉化成為治理績效。要更加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緊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來推動經濟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中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必須從系統論出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樹立全面、系統的觀念,克服片面思維,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防止顧此失彼。

  三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們要牢牢把握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這條主線貫穿於宏觀調控全過程,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真正實現治標和治本、當前和長遠的有機結合。增強供給的精准性、靈活性、有效性,滿足市場和人民個性化、動態化、差異化,甚至定制化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創新發展,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要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對照完成相關的定性定量指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勝並完滿收官。堅決打好重大風險防範,精准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大攻堅戰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改革的難點。

  四是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取得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增強我們的內生發展動力。必須善於通過改革開放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困難越是增多越要加快改革開放,壓力越大越要加快改革開放。通過深化改革開放釋放的強大能量,來對衝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其內在的“生態鏈”和“生態圈”的互動優勢,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鞏固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們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完善產權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財政金融土地管理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依靠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構建親清的政商關係,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要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加快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變要素開放為制度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要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總之,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我們貫徹落實好“四個堅持”,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就有能力、有潛力、有空間、有辦法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占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