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郭振家:台灣選舉透視出民進黨戰略布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1-15 00:16:53


 
  2018年的國民黨勝利其實是民進黨的“讓棋”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問題,民進黨如何看待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存在呢?是要完全消滅嗎?還是要逐步改造呢?2018年,中國國民黨的“九合一”選舉成功是怎樣一回事呢?

  我想這一點在民進黨內部是有爭論的。畢竟中國國民黨是連接兩岸的橋梁,國民黨可以作為台灣的代表理直氣壯地向中國大陸“索要很多的紅利”。這個黨如果壯大,會威脅民進黨的安全,但這個黨如果死掉,恐怕中國大陸會進行強烈的施壓。所以,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的勝利,實際上是民進黨的有意在“讓棋”。

  筆者這裡的觀點,主要來自台灣《遠望》2018年第12期的社論《誰是九合一選舉的贏家?》。文中寫到,2018年11月25日,《聯合報》以頭版頭條“民進黨大崩盤”宣告選舉結果,實際上那次選舉的正確解讀是“民進黨未使出全力”。“台獨”在島內的布局有著長遠的戰略性。當陳水扁在2005年公開承認“將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時,蔡英文則乾脆放棄“正名制憲”。民進黨2016年取得台灣完全執政的地位之後,就嘗試以民意迫使大陸接受“台獨執政”的“現狀”。

  文中引用了在陳水扁時期與蔡英文時期都擔任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的觀點,他在2017年10月兩度提出:蔡英文採取“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作為大陸政策的戰略目標,“只要我們守住這個均衡,未來30年兩岸關係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蔡英文所謂“維持現狀”,就是維持這種北京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納什均衡”。只要大陸願意接受這樣的兩岸關係“現狀”,民進黨就有更多的時間“內政改革”——實際上就是“去中國化”,繼續深化“台獨”的法理正當性。

  該文認為,在民進黨2016年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中國大陸並沒有向“台獨”退讓而是不斷採取“政治絕交(官方互動斷絕)、外交封鎖、軍事施壓(軍事演習及軍艦軍機繞台)、經濟吸納”等一系列舉措之後,民進黨底氣不足,於是改變策略,主動退讓。這個“先以空間換取時間、再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新思路可以表述如下:“台獨”收縮(釋放出地方政權)→形成“藍綠共治新現狀”→大陸放緩對台施壓(與國民黨執政縣市恢復交流讓利)→“台獨”取得較大喘息空間→民進黨贏得2020大選(“藍綠共治新現狀”持續)→大陸繼續接受“藍綠共治新現狀”(形成“納什均衡”)→兩岸長期分治(“台獨”執政長期化)→更大的“台獨”空間。

  該文認為,民進黨已經不將國民黨視為具有對等力量的對手,“國民黨正式成為台獨工具”。這與國民黨先天缺乏中心思想(“中國”二字恐怕只是存在於“憲法”而不是普通黨員的理念與行動中),本來就是一個靠利益分配維持黨內凝聚力的政黨有密切關係(2019年的國民黨各種爭奪恐怕背後都是“利字當頭”)。所以,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貌似輸了,國民黨確實贏得了較多的縣市席次,但民進黨通過這次選舉做到了他們所需要的“現狀調整”,馴化、收編了國民黨,爭取到了較大的喘息空間,進而為蔡英文2020年的選舉連任進行鋪路。

  如果這個“讓棋”的邏輯解釋得通的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在2019年民進黨初選的時候,蔡英文對於賴清德使用了非常多的手段和措施,有一些在“九合一”的時候並沒有使用(因為不重視,所以不必要使用);再比如,民進黨雖然近半年狀況百出,從“私煙案”、“卡神楊蕙如案”、“高鐵300萬台幣案”、“論文造假案”到最近林靜儀的“統一叛國說”,韓國瑜也一直盡力拼選舉,但畢竟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撼動整個社會“泛綠”過大,也就是台灣社會已經面臨“泛綠”基本盤與“泛藍”基本盤差距逐漸拉大的情況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