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武漢疫情與兩岸關係“內捲化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0-03-20 00:12:59


 
  三、內捲化與口罩之亂

  民進黨內捲化的現象,在武漢疫情開始時表現得最明顯的是閣揆蘇貞昌,他在武漢封城的同時,就宣布台灣暫停口罩出口一個月,以優先供應台灣的防疫需求,蘇還重申“口罩一定夠,不必囤太多”、“先自救才能救人”等。這個指令可以看出蘇貞昌原本就是一個“酷吏”的性格,也是衝衝衝口號下的產物,完全可以看出他仍然沉溺在“抗中保台”的高昂情緒中,導致台灣人民群起抨擊他自私的做法。馬英九就批評說,這是非常失策的事、非常沒有愛心的做法,兩岸此時此刻應聯手合作抗疫。

  衹是,蘇貞昌忘了台灣的口罩生產根本不夠用,許多生產口罩的台商早已經轉移到大陸生產,所以台灣所需要的口罩大部分還需要從大陸進口。蘇想要“自救”,結果等同於向台灣人民宣布疫情嚴重,先行在台灣無端製造恐慌,民眾就開始搶購與囤積口罩,造成台灣一“罩”難求。

  在台灣民眾開始搶購口罩之後,民進黨政府的口罩政策三轉五轉,不僅自己轉昏頭,人民也被轉得莫名其妙,最後終於接受國民黨立委的建議,轉向以徵用口罩的做法,並採取實名制,民眾必須以健保卡到藥局購買,而且一周衹能購買兩個口罩。

  這種先行放火的做法,掀起民眾的恐慌,跟他談“自救才能救人”的想法背道而馳,但蘇貞昌不以為意,還自讚實名制讓人人都能買得到口罩的“非常成功”政策。他的這番自誇實在令人納悶,看到每家藥局前面,排隊買口罩的人潮不斷,那麼到底是哪些人可以買得到口罩,即使買得到口罩,一周兩個夠用嗎?顯然,蘇貞昌口快卻心不直,他的口快造成民眾生活大亂,政策跟著紊亂又不承認錯誤,這是對民進黨政府“痞化”的最好註解。

  因為政府政策的紊亂,民眾無心煽火,其他的亂象也就跟著產生。例如在口罩之亂發生以後,有民眾在網絡社群上散佈衛生紙的原料將挪去製造口罩,以致又掀起群眾的恐慌,把所有賣場的衛生紙全部搶光,又形成另一次的“衛生紙之亂”。就因為民眾到處哄搶,賣場架上的衛生紙等商品空蕩蕩,以致疫情還沒擴散到社區,台灣卻已經出現末世現象。

  蘇貞昌為了轉移民怨,他在談“自救才能救人”之後,卻轉向批評說“中國政府隱匿疫情,在世界衛生組織排擠台灣,防疫沒國界,中國是不理性、蠻橫行為”。這等於是把自己在台灣掀起的民生亂象,嫁禍於大陸,並直指大陸排擠台灣加入WHO的不是,這種推卸責任的作風,一直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內捲化所造成的“痞化”現象。

  事實上,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大陸防疫期間的對台工作時曾表明,大陸一直同台灣及時通報信息,提供資料。截至2月4日,大陸方面共向台方通報疫情信息36次,台方向大陸通報15次。這可以看出大陸方面通報給台灣的次數遠高於台灣方面的回覆,大陸並沒有對台灣隱匿疫情。蘇貞昌轉移焦點的做法也遭到國台辦的批評。

  四、內捲化與包機之亂

  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滯留在武漢的台胞急於返回台灣,民進黨政府原本認為可以藉機透過政府協商,再以華航的班機接回一些短期到武漢的台胞。但是兩岸中斷協商已久,民進黨也沒有跟大陸協商的管道,於是國民黨衹好當仁不讓出手幫助這些滯留武漢的台胞返台。

  2月3日晚間247名滯留武漢的台胞搭乘大陸專機返抵台灣,這次的專機本來就是由國民黨居中協調促成,這也是得益於國共溝通平台的成果。但是國民黨在宣傳這項成果之後,民進黨政府嚥不下這口氣,陸委會立即發出聲明回應,第一批247人能回來,兩岸雙方都有共同努力,沒有優先位置的問題。這種硬要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的作風,又何嘗不是“痞化”的現象,就像流氓佔地為王,誰都別想在此分杯羹的心態一樣。

  為此,陸委會還故意找碴說,第一批搭包機返台,沒達到陸委會期待的名單,也就是先讓短期出差、慢性病患、急需醫療、抵抗力較弱者先搭機。尤其是原本陸委會掌握的是244人的名單,後來卻多了3人返台,其中一人還被放風傳出是確診病例。

  陸委會就以首次武漢返台旅客名單不符,還有一位確診病例為理由,轉向不執行第二批及第三批包機返台等事宜。這就讓國民黨為難,國民黨於是宣布說,當初是看到滯留武漢台胞想包機返台無法成行,也因陸委會與國台辦僵局打不開,才組7人小組向兩岸雙方做溝通,促成包機返台。至於第二批、第三批包機返台問題,因陸委會與國台辦已建立管道,所以國民黨不介入。國民黨還希望民進黨能放下政治思考,以人道為考量,儘可能繼續促成其他台胞能夠回台。

  國民黨知道民進黨的心結主動退一步,但是第二次包機如何進行,民進黨仍預設諸多立場與條件,以致遲遲無法進行。更可悲的是,包機問題又牽涉到非台籍的陸配未成年子女是否可以來台的難題。

  陸委會在設置他們來台的條件上三番兩次地更改,終於在2月11日表示,將以有條件的方式允許陸配子女入境台灣接受檢疫,但是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卻在隔天的12日打臉說,目前防疫能量無法負擔更多非國人身分的入境旅客,因此決定陸配子女(無台籍者)一律不得入境。陳時中還附加一句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國籍選擇做承擔。”一個未成年陸配子女有何選擇國籍的權力,他們要負什麼責?除了“痞化”政府會說出這種話之外,普世國家恐怕沒人會說出這麼沒有人道精神的話。

  而這種官僚體系相互否決政策的做法,可以看出政府政策之亂,也是世所罕見的情形。衹是民進黨官僚自有一套理由自圓其說。陳時中就說,隨著清明節等假日到來,會有更多批旅客回台,若現在無差別地開放邊境,到時候的防疫能量可能面臨不足。目前已經有7萬人,需要防疫單位追蹤,“更何況還有人在趴趴走”,對此他坦言,目前讓陸配子女入境的政策,可能會造成防疫漏洞,醫療功能也會失衡,因此不得不先暫停陸配子女入境的政策,“防疫不容有破口”。

  在“防疫不容有破口”的口號下,誰又敢反對?但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其實是出在綠營群眾反彈聲浪大,民進黨政府為了不願意得罪支持者,也不管朝令夕改會背上惡名的指責,這何嘗又不是選舉情緒的延續,也是官僚內捲化所造成的政策產出“痞化”的現象?

  五、內捲化與外交戰

  在口罩與包機之亂以後,民進黨政府在防疫的過程中,以為趁著大陸沒空處理外交事務,就開始把手伸向外交戰場。這裡面最顯著的兩件事是:一是不斷地遊說各國幫台灣爭取加入WHO,二是準副總統賴清德訪問美國之事。

  就第一件事來說,綠營認為武漢疫情已然重挫大陸政經及國際形象,連英國《經濟學人》都評析中國稱霸機會蕩失。所以,儘管北京百般阻撓台灣加入WHO,但已呈强弩之末,在美、日、加、德、英等國大力支持與推動下,目前已趨近熟階段,可望先加入WHA為“觀察員”,雖然無會員國投票權,但可參與諮詢、研討、訊息等權益,無異是台灣加入WHO的一大契機。 

  民進黨還宣揚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所說的“若2300萬台灣人民不能從世衛組織獲益,世衛就不是真正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些話可以讓台灣加入WHO更具有正當性。而美國不分朝野黨派,包括參衆兩院議長,更是一面倒地力挺台灣,嚴厲批評國際組織在全球力抗武漢新冠肺炎蔓延之際,排除台灣的參與。

  另外,歐盟也表態支持台灣被納入WHO,日本安倍首相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都公開聲援。蔡英文對此除表示感謝之外,並說“台灣絕對有能力,也有意願在全球防疫工作中,貢獻國際社會”。

  而蔡英文在接見“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時更指出,“世界衛生組職及國際民航組織等進行全球防疫工作的聯合國重要單位,仍然因為政治因素將台灣排除在全球防疫體系之外,因此再次正式呼籲聯合國相關機構,正視台灣的健康權益,尤其台灣就在疫情威脅的前線,不該使防疫出現破口”。

  在國際間不斷為台灣加入WHO聲援增溫之時,準副總統賴清德卻在這時到美國訪問,另闢一個兩岸的外交戰場。

  賴清德此行是以個人身分訪美,除了拜訪美國聯邦參眾兩院議員,與美國宗教自由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共同出席國際宗教自由圓桌論壇(IRF),也前往美國國務院與白宮國安會和美方官員會晤。

  賴清德也出席華府一年一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等多位重量級美國官員同場,並前往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與多位兩岸、美中台關係專家學者舉行閉門會談。

  雖然這衹是賴清德個人的訪問行程,但是他的準副總統身份,以及過去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免不了增添這個行程的敏感性。大陸國台辦就用“以疫謀獨”來評論民進黨在疫情嚴重時的外交操作。

  國台辦先是以負責人身份就世衛組織涉台問題發表談話表示,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肺炎疫情時,台灣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伺機鼓噪所謂台灣參與世衛組織議題,國台辦就此表明嚴正立場,奉勸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在世衛組織涉台問題上的政治算盤和政治操弄,“以疫謀獨”絕不會得逞。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並砲轟,大陸一直為台灣獲取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方面提供幫助,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在符合一中原則的前提下,為台灣地區參與全球衛生事務作出妥善安排;北京甚至願意讓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然而,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方面的善意與誠意,卑劣炒作“國際防疫缺口”的言論,不斷挑戰一中原則,暴露其欺騙輿論、愚弄民心、打悲情牌和藉機謀求政治私利的險惡用心。

  緊接著在2月9、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連續兩天實施戰備巡航,以成體系出動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和預警機等多種武器裝備,檢驗多軍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空中兵力經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巡航飛行,並進行針對性實戰課目演練。隨後,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輝發表談話指出,行動針對台獨分裂活動,稱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這也是2020年東部戰區首次主動對外釋放軍事行動的相關訊息。

  可以說,民進黨在機構與政策產出的內捲化之後,官僚與政策產出也跟著“痞化”,結果是官僚的操作更是橫衝直撞不計後果,特別是在敏感的兩岸關係方面,這種衝撞是否造成誤判,導致兩岸最終造成衝突,恐怕沒人會有把握說不會。尤其是蔡政府第二任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出現政策紊亂不堪,未來如果內閣不改組,同樣一批人繼續執政,必然衹會加深兩岸衝突的可能性,這才是最令人憂心之處。

  六、民進黨應避免內捲化效應

  民進黨在今年以“抗中保台”的策略贏得大選,但是民眾被煽動起來的抗中情緒短暫難以消弭,這種抗中氛圍徒然造成民進黨官僚也陷入抗中的迷思,以為衹要勇於抗中,必然獲得人民的繼續支持,國際社會也會對台灣更加另眼看待。

  這種迷思衹會持續擴散,讓民進黨會更勇於衝撞大陸,可是兩岸關係的脆弱性其實是經不起民進黨一再地衝撞與折騰,往好的方向思考,民進黨的衝撞衹會內捲化在台灣內部循環,不會跨出台海;往壞的方向思考,內捲化增溫的情緒,可能更需要找尋發洩的出口,結果許多的動作也許會弄假成真,也許會刻意去對撞,這就難以避免兩岸危機的發生。

  所以,為了避免危機的發生,也期望危機能夠受到控制,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秘書長楊幽燕在接受訪問時就說,兩岸之間是血濃於水的,這種愛源於內心,源於“一家人”的真情流露,可以看到兩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已經是一種客觀現實,兩岸是隔不斷、打不斷的關係,這也是兩岸幾十年交流交往的必然結果。

  民進黨如果能夠重新思考血濃於水的道理,回到命運共同體的兩岸關係,這才是兩岸避開危機的最佳方法。而為了子孫的幸福,民進黨應該更有開放性的想法,以及多開擴同溫層以外的人才進入國家權力體系,否則一再內捲化所產生的兩岸對撞後果,台灣不可能再找到一艘“諾亞方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3月號,總第26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