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製造業是復工複產的先行軍
http://www.CRNTT.com   2020-03-05 09:35:45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製造業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第一大產業,也是穩就業的主陣地。在這次應對疫情的過程中,製造業還承擔著防疫物資生產和穩經濟、穩就業的重任。在全國防疫阻擊戰取得積極成效時,製造業的先行復工複產至關重要。

  國企復工複產比率高  民企復工積極性高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中國勞動學會農民工發展課題負責人楊志明,課題組成員李付俊、林蔚文章介紹,調查顯示,製造業中的國企基本實現複產,復工率也在逐步上升,國企、央企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複產,努力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保證生產經營穩定運行。

  民營企業約占被調查企業的五分之四,雖然他們也在加緊復工複產,相比國企,民營企業復工難度大、困難多,但主動性高,積極性強。目前不同地區對農民工返城後的防疫管控約束性仍比較強,多數民營企業員工還未能正常復工,形成民營企業複產多復工率低的局面。

  調查顯示,民營製造業企業復工的關鍵是一線操作人員。從2020年春節前企業員工規模來看,樣本企業員工共計約100多萬人,民營企業一線操作人員占大多數。從調查企業員工結構來看,多數企業一線操作人員占比都超過50%,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都在20%以下,一線操作工已構成製造業企業復工的主力軍。一線操作工復工率直接決定了製造業企業的復工複產情況。

  企業複產率近70%  員工複崗率待提升

  文章稱,製造業企業組織化程度高、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較好,與疫情防控要求契合度高,在諸多行業仍處於猶豫等待、徘徊觀望之時,製造業企業普遍率先實現復工複產,充分發揮了先鋒帶頭作用。調查顯示,製造業企業複產速度加快,但員工複崗率未同步提升,處於“不對稱”態勢。

  製造業企業複產率接近70%。截至2月17日,100家樣本企業中的60餘家已經實現複產。多個地方政府積極鼓勵企業復工複產,並讓有條件的規模以上企業帶頭復工複產。

  員工複崗率與企業複產率不成正比。從樣本企業員工實際到崗情況看,在複產企業中只有4家企業的員工複崗率達到90%以上;複崗率在50%以上的企業只有25%;75%的企業複崗率在50%以下,其中,企業已經複產但員工複崗很少的企業占31.7%。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遠低於複產率,存在複產難復工的問題。

  從企業內部各類員工複崗情況來看,“倒金字塔”現象較多。其中,管理人員平均複崗率為29.9%,專業技術人員平均複崗率為24.3%,一線操作人員平均複崗率為19.8%,一線工人複崗率明顯低於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

  製造業企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少數特大型企業用工需求量非常大,由於各地返城人員差異性大、各地防疫要求不同,加之準備防疫隔離用房、口罩、消毒液、場地消毒、分批就餐等需要專門培訓安排,所以許多企業不得不考慮部分復工、分批覆工或延後復工。

  雖然農民工輸出地大都是非疫情高發地區(或輕微地區),但受思維慣性影響,不少防疫“鐵桶陣”還未破除。雖有超過20餘個省市地區發文公告了開工復工時間,但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為“抗擊疫情”封村封路的情況,阻礙復工的現象隨處可見,相當一部分企業由於防疫管控程序多、“一刀切”等原因不得不延遲復工。

  製造業企業復工複產不適合居家或者遠程辦公。調查顯示,在已復工的企業中,75%的企業安排員工居家或者遠程辦公,人數在40%以下,說明居家或者遠程辦公不是製造業企業復工的主要形式。例如,華晨寶馬2月17日已經開始逐步復工複產,從集團內部看,管理團隊主要以彈性工作制或遠程辦公為主,但整車生產廠的員工必須在一線操作,遠程辦公無法有效保證生產線順暢複產。

  防疫與復工複產可同時進行

  文章認為,疫情對製造業企業復工的衝擊正在減弱,尤其是從春節後趕制防疫物資企業的運行情況來看,防疫與復工複產可以同時進行。

  第一,儘管此次疫情不會改變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走勢,但是疫情造成的供需兩端上下游產業鏈延遲性的短期影響不容忽視。調查顯示,所有樣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半數企業表示,全員復工難度大,產品市場需求降低,短期內難以恢復到原有水平。約半數企業表示,有能力應對疫情的短期影響,疫情過後可以通過加班加點將產量補上。調查中,企業普遍表示,雖然很多地區都給出了復工時間表,但實際開工情況仍然取決於疫情的防控進展。鑒於疫情形勢,企業員工的實際返工意願也不一樣,外出務工人員的返城復工時間還將有所推遲。對於製造業企業而言,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復工時間延遲,而且受產業鏈、供應鏈中斷等因素影響,部分與供應鏈上下游緊密關聯的製造業企業要承受短時間難以彌補的損失。

  第二,從復工對就業的影響來看,隨著疫情逐步減弱,企業用工會發生恢復性反彈。雖然疫情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用工減少,但同時促進了防疫物資等相關製造業企業生產擴張和就業增加。多數製造業企業(非醫療)認為,疫情衝擊主要影響第一季度的生產經營活動,期盼疫情結束後經濟有較大反彈性增長。從中期發展來看,未來3個月內,多數企業隨著生產達標,用工需求也將同步上升。調查中,48%的企業表示二月底仍然有招聘計劃,接近70%的企業表示在自然減員後會繼續補員。未來1-3個月,製造業企業的勞動力需求將會出現70%以上的恢復性反彈,隨著員工逐步複崗,製造業就業形勢會基本穩定。從當前情況看,由於防疫醫療物資供應緊缺,醫療及疫情防護性產品生產企業春節過後就已經復工。目前防疫物資公司訂單相比其他行業較多,未來1-3個月,醫用相關產品企業的用工需求將保持持續上升,就業將明顯增加。

  第三,疫情對中小製造企業的短期衝擊較大,推遲復工、外地員工返城被隔離期間,企業需要固定支付隔離房租金、貸款利息等費用。同時,這些中小民營企業的資金鏈條普遍處於緊綳狀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