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0-03-15 10:02:04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完成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近日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為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一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塗聖偉文章表示,“三農”向好,全局主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三農”的穩定發展。

  “三農”穩,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穩定就有保障。農業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只要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充足,經濟社會發展就有基礎支撐,我們應對國際複雜環境和風險挑戰就有了底氣。

  “三農”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就會更足。“三農”發展有沒有成效,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就在於農業基礎地位是否打牢打實,百姓“米袋子”“菜籃子”是否供應充足,農民能不能依靠農業獲得更多更穩定的收入。農民增收直接關係到小康成色,特別是目前全國還有近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其中多數主要依靠農業生產獲取收入,已經脫貧人口的收入中,農業經營收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塊。只有守好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底線,才能確保小康之年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活力、添成色。

  二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短板。

  一是發展基礎短板。儘管中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但基礎並不穩固,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還有很多歷史欠賬,農業環境問題突出,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保障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存在隱憂,“靠天吃飯”局面尚未根本改變。

  二是供給結構短板。突出表現為農產品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不強,供求出現結構性錯位,導致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農產品“買難”與“賣難”並存。

  三是生產效率短板。中國農業粗放生產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農業生產效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亦遠低於二三產業。一方面,農業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缺資金、缺人才問題突出,要素活力不足,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良性循環格局尚未形成。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組織效率不高。中國2億多農業經營戶,戶均耕地面積只有7畝多,經營主體能力不強,農業機械使用不經濟,規模效應不明顯。此外,市場效率不高,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設施不健全,物流經營成本高,市場競爭規範性不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