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中科技戰隨疫情加劇 張凱銘:各國將選邊
http://www.CRNTT.com   2020-04-09 00:14:28


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張凱銘。(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4月9日電(記者 方敬為)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張凱銘向中評社分析,美中科技冷戰並未如外界預測因疫情衝擊而降溫,疫情反而成為兩強科技運用的練兵場,持續升溫。世界各國將被迫在美中兩國去選邊,且無法以各國的經濟、區位、走向做選擇,只能從戰略主導來考量選邊站。

  張凱銘,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法學博士,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視野與民主法治教學研究社群”召集人。

  關於美中科技冷戰的發展,張凱銘表示,這場競爭的起始點是從2018年美國對中興公司的禁令開始,持續角力,到2019年末,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外界本來預期,科技競爭會因為雙方出現共同的挑戰而趨於緩和,可是截至目前為止,兩國某種程度都試圖把疫情擴散的責任轉嫁對方。

  甚至可以注意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刻意用“Chinese Virus”這種針對性用語來指涉,張凱銘說,這當中某種程度涉及政治利益與“國安”的考量,對應到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來看,可以預見雙邊的角力不會停歇。

  另一方面,這波疫情也成為兩強在科技應用的練兵場,可以看到,美國與中國政府在抗疫的過程中,資訊科技的發展跟運用持續推動。

  張凱銘指出,中國在2019年底疫情擴散以來,雖然防疫壓力很重,但是中國政府對5G網路的投資規模還是不斷擴大,且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去開發地區的疫情預測系統、肺炎病情的輔助診斷系統。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也邀請亞馬遜、微軟等企業合作,研發AI疫情資訊分析平台,提高防疫決策的精確度,利用邊緣計算技術開發疫情偵測系統等。

  以這樣的趨勢來講,顯然疫情並沒有緩和美中科技角力,反而雙方趁著疫情當頭加強科技應用訓練,對應到未來發展,張凱銘認為,美中科技戰只會升溫不會降溫。

  美中相爭孰強孰弱?張凱銘表示,美、中兩國在科技角力中各有強項,對中國來講,過去幾十年來在拒絕歐美科技公司進入本地市場的情況下,發展出一套屬於中國自己的科技生態體系,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所以說,即便歐美科技企業跟中國斷絕往來提供服務的話,中國本身還是有韌性去照顧國內市場。

  但如果中國要向外拓展科技市場,仍不得不與歐美技術合作,甚至是需要仰賴歐美技術,例如,美國對中國華為公司的壓制手段,當美國Google的Android平台不再提供華為使用,華為行動通續設備在國際的發展就會受傷,美國的長處就在於此。

  張凱銘指出,雖然華為近期已自主開發作業系統,但相較於Google Android在國際的穩定度及知名度,要說服國際用戶信任新式平台,要花費很大力氣,且成功推廣、普及的機會低,過去包括Nokia、微軟都有嘗試推出自己的作業系統,但都失敗作結,因此美國這樣的禁制搓施,會對中國在整個國際市場上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不過張凱銘也提到,中國自主的科研能力仍不容小覷,長期而言能有望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兩強科技爭霸最後的走向,恐怕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張凱銘說,當美中科技冷戰越來越劇烈的時候,將出現一個必然的後果,也就是兩國將產生完全的科技脫鉤,因為中國即便再辛苦都要做出自己獨立的一套產品供應鏈,以不依賴美國,而美國也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

  當雙方各發展出自己單獨的科技生態後,世界各國將被迫在美中兩國去選邊,且無法以各國的經濟、區位、走向做選擇,只能從戰略主導來考量選邊站,張凱銘表示,如此情況會讓世界在科技領域當中分裂,這也是美中科技對抗過於極端的不良現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