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http://www.CRNTT.com   2020-04-24 08:58:18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環節。這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生保障制度的新階段。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具有重大意義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培林文章表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中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我們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是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讓中國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生活的重大任務。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需求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中國發展全局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民生保障制度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國內消費超過投資和出口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經濟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生產和消費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我們只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生產力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勞動力供求關係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年均減少400萬左右,2018年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首次出現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大力提高勞動者的教育和技能水平,開發新的人口紅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本支撐。未來一二十年,中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也將從目前的寬裕型發展到相對富裕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將不斷增長,民生保障需要從注重數量增長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提高。人們需要吃得飽、吃得好,穿得暖、穿得美,需要安全的食品、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只有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在就業、教育、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環保、社會治理等諸多方面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原則和路徑

  文章指出,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在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等方面體現出制度優勢,而且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生活,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同時,這次疫情也對不斷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等提出了新要求。無論是進一步彰顯制度優勢,還是補齊短板,都要明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的正確原則和路徑。

  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是當前發展階段中國民生建設的根本要求。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而必須加強普惠性民生建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必須從實際出發,首先做好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發揮民生保障制度的兜底性作用,保護因重大災害、重大不可抗力產生的脆弱人群,救助困難群眾;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同時,堅持制度可持續原則,保證民生保障制度良性運行。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是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原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但福利增長規律與經濟增長規律有所不同。經濟增長有波動,而福利增長往往是剛性的。所以,在民生保障制度建設上必須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忽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導致民生改善長期滯後於經濟發展,破壞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二是追求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的高福利,導致民生保障制度難以持續,甚至造成社會危機。正確的做法是既堅持盡力而為,盡最大努力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又堅持量力而行,使民生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積極性。這是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實現途徑。黨和政府承擔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職責,但不能包打天下、包辦一切。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積極性,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與群眾的自身奮鬥統一起來。在許多公共服務供給方面,需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公益事業。只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就能有效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民生保障制度建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