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當斯科特講無政府主義,他在講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0-05-10 10:53:50


《六論自發性》,[美] 詹姆斯·C.斯科特著,袁子奇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230頁,58.00元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東方早報·上海書評》“海上書房”專欄的十問環節中,有一道必問題目:“如果只帶一本書去遠方,你會帶哪本?”2018年7月,我出發去雲南掛職扶貧前,遇到同樣的情景。在滇西南的山谷中,終於沒有控制住“購書如山倒”的熱望,陸陸續續或搬或買了好幾批,以至於一年之後返回上海時,自作聰明地以為飛機托運會比快遞划算,結果為這幾十公斤的書額外付了四百多塊錢。不過,在我出發時,只隨身帶了一本書。我想,既然是去雲南,去深山,去面向東南亞的邊疆地區,那就應該帶斯科特的那本《逃避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的無政府主義歷史》。

  斯科特有一種魔力。他一貫擅長於小切口中見大縱深、在小概念裡出大氣象。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一書中,他以“生存倫理”對湯普森的“道義經濟”做了新的拓展和闡釋;到了八十年代的《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他對這些底層小人物的描摹已經推進到精神世界,致力於揭示底層的日常政治或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九十年代的《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中,他再次翻轉角度,居高臨下地審視國家主體推動的現代化,其狹窄管道是如何裁剪自然狀態的豐富多元,造成“好心辦壞事”的結局;2009年,他出版了《逃避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的無政府主義歷史》(中譯本由三聯書店在2016年出版,2019年做了全面修訂),可謂把“腦洞”開到了極致,在政治人類學和歷史社會學的脈絡之外繼續探問,重構性地書寫了一部山地政治的可能演變史和移民史,把“惹不起,躲得起”的樸素邏輯,上升到有意為之的主動遠避現代財政和自覺逃離現代國家網格化、數目字管理的政治智慧高度,這樣的高山文明,著實是“深藏功與名”,不服都不行。

  當然,斯科特的身上也一貫存在著巨大爭議。他筆下的國家形象,無論是前現代的王朝統治者、近代殖民者,抑或諳熟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技術的國家政府,都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不斷擴張權力範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勒索者”角色。這當然與底層社會自始至終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衝突,國家與社會、與底層、與農民的關係被簡化為一種深刻的互不信任,相應地就必然要導致一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反覆博弈和形式主義對抗官僚主義的理性狡計。不過,國家的目的果真僅僅在於控制國民,以至於引發部分人群遁走高山、尋找國家權力不及的烏托邦空間以逃避統治?這樣一種帶有濃厚後現代風格、反進步史觀的解釋,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彈琵琶、促人深思,但與人類社會減貧和發展的歷史進程,與我在脫貧攻堅一線觀察到的諸多事實和常識,確有不小的差距。

  直到2019年末,讀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最新譯介的斯科特2012年的作品《六論自發性:自主、尊嚴,以及有意義的工作和遊戲》,我們終於看到了他對自己半個世紀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