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環球網評:香港自己養不活海洋公園
http://www.CRNTT.com   2020-05-16 00:17:47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香港自己養不活海洋公園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周顯
 
  香港特區政府於14日審議撥款54億港元給海洋公園,否則,其營運資金將會在下月枯竭,影響到2000多名員工以及7500只動物的存亡去留。然而,這筆款項中的30億港元是用來還債,縱然成功通過撥款,也只能把公園的關閉日期推遲一年。它原來的建議撥款是106億港元,其中包括發展計劃,但近幾年因“佔中”、反修例、新冠疫情等因素,訪園旅客大為減少,估計新發展投資也無法收到刺激入場人數的效果,因此撥款數目減半,但同時也即是說,就算撥款成功,公園也無法收支平衡地持續營運下去。
 
  海洋公園自1977年正式運作,見證了香港的現代變遷,作為世界級主題樂園、內地遊客香港自由行必到一站,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對此事做了深度報道,其中犯了不少事實性錯誤,例如說海洋公園“是非牟利保育組織”,但看《海洋公園條例》,它是法人團體,以“管理與管制海洋公園作為一個公眾康樂及教育公園”,並不涉及保育。而更為離譜的,是報道採訪了多名支持“反對派”的香港政客和學者,將海洋公園在商業上的失敗,歸咎於“太過依賴內地旅客”云云。
 
  海洋公園成立之初由政府撥地、賽馬會斥資興建,很快便出現了虧損,由政府從賽馬會的手上接管。其後新建了多項設施,例如集古村、鯊魚館、兒童王國、水上樂園,均不受歡迎。
 
  2003年,海洋公園由號稱“蘭桂坊之父”的猶太裔商人盛智文接手,盛作出多項改革,其中最有創意的是推廣外國的“哈囉威”(萬聖節),令其成為香港一大節日。然而,公園的多項大型建設,例如海濱樂園、熱帶雨林天地、冰極天地等等,投資本金高達55.5億港元,是由借貸得來,可以說,今日海洋公園的財政困境,正是源自當年盛智文的借貸投資。至於海洋公園最受歡迎的生物,如熊貓、金絲猴、中華鱘、娃娃魚等,則全是來自內地的無私幫助。
 
  實際上,海洋公園之所以能夠轉虧為盈,完全是因為2003年之後內地自由行的逐步擴大,由大量的內地遊客所支撐。BBC拿香港迪士尼樂園作比較,說海洋公園因太過依賴內地遊客才陷入困境,完全是胡說八道。數字說明一切﹕迪士尼樂園自2005年開業以來,一直虧本,直至自由行持續擴大之後,方才扭虧為盈。以2013年自由行高峰期為例,迪士尼的內地遊客占45%,海洋公園是50%,兩者的相差只是5%而已。
 
  那為什麼迪士尼樂園的人均消費量更高呢?原因很簡單,迪士尼樂園的投資額是海洋公園的好幾倍,固定資產多,人均消費更多,是自然的事。但如果計算投資回報率,以少虧當贏計,海洋公園的投資固然不智,但迪士尼顯然更“冤大頭”得多。
 
  一個基本常識是,主題公園的規模極大,一個城市所能提供的遊客數量絕對不能滿足其營運成本,而是需要地區周邊的大量人口,方能構成共生環境,例如美國的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世界,分別位於人口大州加利福尼亞與佛羅里達,日本有東京迪士尼和大阪環球影城,廣東長隆水上樂園所在的大灣區有7100萬人口,香港不論是迪士尼樂園還是海洋公園,都必須依靠內地遊客方能生存,單靠本城市和國際遊客,根本不足以養活偌大的一個主題公園。
 
  這幾年來,香港因“佔中”、反修例、新冠疫情等因素,內地遊客已銳減至接近零,別說是海洋公園或者迪士尼樂園,就是整個香港旅遊業以至經濟體系,也是一蹶不振。要想把香港經濟重新救活,只有一劑藥,就是重新融合香港與內地,加快與大灣區的社會經濟合作。畢竟,擴大市場與增加貿易是刺激經濟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黑暴”橫行、社會不靖的今天,要想搞活香港,先決條件是把“黑暴”病毒消除,讓社會恢復正軌,方可去談旅遊業及整個經濟的重振。說到底,病情的症結是在政治和社會,毒根不除、無以去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