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華商業小衛星登上自然子刊封面
http://www.CRNTT.com   2020-05-16 10:53:29


 

  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顧逸東院士表示:“‘極光計劃’採用商業化立方星成功測量了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偏振信號,獲得脈衝星的X射線偏振隨時間變化的重要成果,同時闖出了一條低成本開展空間天文研究的創新途徑,對推動高校空間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門觀測驅動的科學,天文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新的飛行觀測方法和手段。

  就X射線偏振探測而言,在NASA發射探測衛星之前,美國曾經使用探空火箭觀測,試圖在短短幾分鐘的曝光時間內收獲科學結果。從1968年7月到1971年2月,31個月內嘗試三次,最終在第三次才測到了蟹狀星雲的偏振。

  1975年,NASA的OSO-8衛星發射,曝光時長與探空火箭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結果自然漂亮得多。

  不過,那個年代的天文衛星對衛星平台要求很高,一般都是上噸級的大衛星,成本動輒達到數億美元,研發周期又長。很多科學家望而卻步,只能停留在理論驗證階段。

  雖然受到載荷重量的限制,微小衛星並不能完全取代大衛星,但它們無疑可對大衛星形成良好的補充,完成登錄大平台前的驗證,正如“極光計劃”之於國際X射線天文領域未來的旗艦項目eXTP。

  “這是國內研發的微小衛星第一次登上國際頂級科研期刊”,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表示,“ ‘極光計劃’的意義一方面在於空間科學的巨大發現,另一方面來自於航天工程的巨大進步。近年來微小衛星在中國興起,為新探測技術和方法的飛行驗證提供了更多低成本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