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泰和:與美簽FTA助益大但涉美豬牛進口
http://www.CRNTT.com   2020-06-11 00:16:32


林泰和受訪。(中評社 李其樺攝)
  中評社嘉義6月11日電(記者 李其樺)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經濟型態發生很大改變,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專任教授林泰和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台灣要設法和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同時也要強化和日本經貿關係,才有機會抵消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度,但簽台美FTA會涉美豬牛進口問題。他也提到,即使沒有兩岸ECFA,對台灣影響層面不大,只是沒有關稅優惠而已,更何況台灣在非ECFA部分每年對中國大陸出口數量一直增加。

  林泰和為德國明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東北亞安全、核戰略、國際恐怖主義。

  兩岸ECFA如果中止,對台灣整體經濟有何實質影響?林泰和分析,兩岸貿易關係不是只有ECFA,ECFA主要關於早收清單,關稅從15%降到零,或5%降到零。首先,ECFA沒有所謂十年的期限,是因為有些學者依照GATT章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來解釋,誤認ECFA是十年之內要逐步達成,要降低關稅或零關稅的目標。

  林泰和解釋,目前只有終止ECFA的相關規定,沒有所謂10年期限,假如兩岸其中一方提出書面資料,要終止ECFA,另一方就提出協商,半年內ECFA就會被終止了。ECFA是兩岸在農產品、化工、機械、紡織各方面都透過降關稅保持互惠關係,站在台灣立場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來中止,維持下去對雙方都有利。

  林泰和認為,ECFA早收清單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金額大概新台幣200億元左右,僅佔台灣整體出口經濟的5%,而且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早收清單出口到中國大陸的數量也跟著降低。因此即使沒有ECFA,但是後續的服貿協定和貨物協定都沒有簽,對台灣雖有影響,但是影響層面不大;兩岸還是繼續維持貿易關係,只是沒有關稅優惠而已,更何況台灣在非ECFA部分每年對中國出口的數量一直增加。

  林泰和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台灣能否和美國簽訂FTA,因為美國是全世界最大市場,台灣若想抵銷經濟上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簽台美FTA是最立即有效的手段,這要看台美雙方是否能進一步溝通。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量大幅成長,且享有互相降低關稅的問題,對台灣經濟和出口將有顯著提升,但是涉及美豬美牛的進口問題。

  林泰和表示,台灣也要強化和日本的經貿關係,爭取和日本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也涉及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問題。此外,台灣要改善投資環境,把台灣商品行銷其他國家的市場,藉由數位行銷和智慧財產權讓台灣商品更有競爭力,如果台灣商品的附加價值高,就不用靠關稅優惠來提升競爭力。

  後疫情時代各國產業鏈重組,台灣要怎麼找到最有利的國際定位?

  林泰和表示,全球化後疫情時代供應鏈鬆脫,以前是經濟邏輯高於安全邏輯,現在反過來,是安全邏輯高於經濟邏輯,和戰略相關物資如何提高國內自製能量,台灣從醫療、公共衛生等軟實力開始,建立好之後再延伸到其他關係,可以和美國等友好國家組聯盟,生產防疫物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