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法國哲學家佳玥談疫情後的中法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0:56:24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據人民網報道,最近,法國的媒體與社交網絡上有不少指責中國的說辭,這些聲音其實掩飾了各種各樣的恐懼之情,如何理解這些恐懼很有必要,這樣才能讓彼此的關係朝著更為嚴肅、更有擔當、更加積極的方向持久前進。

  事實上,法國是在通過中國體會自身的恐懼。新冠疫情加重了法國人的不安心理,包括他們對未來的自信心不足,也強化了法國對美國的心理依賴和政治隸屬。其結果就是,在一場聲勢浩大的輿論宣傳中,中國變成了法國暴露自身不足與不滿感受的催化劑。

  這種對中國不信任、甚至懷恨的態度(例如新冠暴發早期華人受歧視,這種種族主義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源自缺少教養和傲慢不滿。中國不僅沒有變成西方人希望的樣子,還發展得“過於強大”,太有“侵略性”、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都超過了西方願意接受的範圍。中國人對此很難理解,無法明白這種不信任的原因,並且將西方的批評視為一種不公正,尤其是當中國支援了法國大量口罩、希望借此體現兩國友誼之情時。

  深受中國人喜愛讚美的法國,難道會忘記她與中國的這份獨特友誼嗎?中國這個如此年輕、卻又如此古老的國家,既敏感,也強大,她要為自身的復興付出代價嗎?

  面對西方諷刺中國的言辭,一種應對方式,就是用其它諷刺的言辭回擊,但這麼做的成本很大,會引發言辭的暴力,左右事態的變化,導致中國人認為自己“不被理解”,也促使法國人堅信自己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因為在法國人看來,中國仿佛成了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是,面對諷刺的言辭,恰當的選擇應當是改變語言,用不一樣的言辭、不同的視野、其他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恐嚇或破壞去放大問題。面對諷刺,應當使用精粹、富有韵味的語言來回應,這就仿佛是用素描、書法來映襯諷刺漫畫,用啟發直觀思維的方式,打開對方溝通的入口。

  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早在1964年就為中法關係定下了基調,他也因為與中國建立起外交關係,激起了美國的不滿。戴高樂將軍在1964年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國際關係時,曾回顧中國的歷史與浩瀚地理,並由此引申出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直觀理解。戴高樂將軍是這樣說的:“這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他們擁有幾千年不凡的文明及豐富悠久的歷史,而這樣的文明造就出來的,是驕傲、勇敢、有創造力的人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