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珠海靠什麼贏得“二次創業”主動權
http://www.CRNTT.com   2020-08-30 08:10:29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8月18日,珠機(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鐵路珠海至珠海長隆段正式開通運營,這是全國開通運營的首條省方獨資建設的城際項目。橫琴站連通的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同步開通,旅客下車後可直達口岸,快速完成通關。廣珠城際鐵路在珠海站內連接了作為粵澳新通道的青茂口岸,促進了澳門融入國家鐵路網絡,珠海站將成為全國首個連通“雙口岸”(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的車站。對於珠澳兩地居民來說,該線路未來“2站3口岸”的多站點過關選擇,將為珠澳過關帶來便捷新體驗。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面對經濟規模總量不足、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制約因素,雄踞珠江西岸的珠海選擇直面短板,迎難而上,提出了奮力推動珠海經濟特區“二次創業”的新目標。今年,時值珠海經濟特區設立40周年,珠海正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勁頭,將“二次創業”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改革不停 開放不止

  今年3月,剛剛從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暫停狀態中恢復不久,珠海就印發了《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點》,全面部署“1+1+10”方面的46項改革舉措,推動以珠澳深度合作開發橫琴為總牽引、主平台攻堅克難,譜寫新篇;深化重大突發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改革和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以及行政體制改革、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科技創新改革、國資國企改革等領域的深化改革措施。毫無疑問,改革成為珠海2020年的關鍵詞。

  4月29日,珠海啟動今年首場服務重點項目情況專項測評,116個重點項目的企業代表參加了滿意度測評。“今年12月前,我們還將進行第二輪滿意度測評,要求各部門測評滿意度達到90%以上,同時檢驗責任部門整改成效,將測評結果納入績效考核,以滿意度測評為抓手,倒逼各部門全方位優化提升服務重點項目水平,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珠海營商環境。”珠海市機關作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代表來評價政府服務,並以之為導向倒逼服務水平快速提升,這不禁讓人想起了40年前的珠海,那個敢闖敢試的年輕特區。1980年8月,占地6.81平方公里的珠海特區成立,如何為全國改革先行先試成為重大考驗。

  實施土地管理“五個統一”、在全國首開重獎科技人員先河、立法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全國率先實施12年免費教育、政府部門公布“權力清單”……年輕的特區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珠海迅速成為全國學習的標杆。如今,不安於現狀的珠海重拾改革開放的熱血豪情,立志要在新時代拾級而上。

  對外開放,是珠海由邊陲小鎮向現代花園特區蝶變的密碼,也是融入珠海城市血脈的基因。“恢復開放邊境貿易,讓漁民的生活滋潤了很多。”講起自己1981年用兩斤螃蟹在澳門換回人生中第一塊西鐵城牌手表,時任南水公社捕撈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杜亞根感嘆。

  引進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首開內地吸引外資先河,創建中國第一個跨境園區,當時湧現在珠海土地上的大批“第一”皆因開放而起。如今,珠海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10.72億美元,出口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14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248個,合同外資金額累計766.49億美元,實際外資金額329.89億美元。

  以橫琴開發開放為支點,定位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珠海,在我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珠海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生動縮影,充分證明黨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光輝前景。”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

  綠水青山 打造花園海濱特區

  華燈初上,造型猶如蚌中明珠的珠海大劇院憑海臨風,與港珠澳大橋交相輝映。說起生活在海濱花園城市中的感受,珠海人最有體會。誰能想到4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被稱為只有“一條街道、一間糧站、一間工廠、一家飯店”的邊陲小鎮。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珠海同澳門一道被寄予了打造國際旅遊休閑中心的厚望。去年4月,《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方案》獲批印發,珠海在助力打造粵港澳世界級旅遊大灣區方面步伐堅實。如今的機遇和肯定,離不開40年來珠海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綠色發展領域累積的獨特優勢。

  回想30年前,交通還是這個建立了10年的經濟特區的一道坎。1990年,板樟山隧道這條連接珠海城區的南北大動脈建成通車,成為全國首條城市地面隧道。而今年6月,這條陪伴見證珠海走過了30載歲月的隧道由原雙向四車道增至雙向八車道,不僅打破了制約珠海主城區南北交通的瓶頸,更創造了國內最長慢行景觀隧道的“全國第一”。

  2018年,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一橋飛架三地,使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連的灣區城市。隨著伶仃洋通道、廣中珠澳高鐵、廣江珠澳高鐵、廣州地鐵十八號線延伸至珠海項目謀劃推進,以及黃茅海跨海通道加速建設,珠海越來越成為名副其實的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

  作為花園海濱城市的代表,花園之謂離不開珠海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多年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珠海得到了生動印證。早在1980年,珠海在率先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的同時,首次著重提出“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

  1992年,珠海在全國率先頒布城市建設管理“八個統一”和環境保護“八個不准”,為環境保護劃定了不可逾越的政策底線。一系列探索創新舉措,也在我國的城市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0年來,珠海相繼收獲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國文明城市以及聯合國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等一系列榮譽,也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今年上半年,珠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0.59億元,同時,珠海今年6月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第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