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覃重軍:勇氣源自對科學的熱愛
http://www.CRNTT.com   2020-09-14 10:44:07


 

  的確,覃重軍夠折騰。

  他原本研究的是原核生物,在這個領域已深耕20餘年,取得累累碩果。學術方面,他帶領團隊首次在粘細菌中發現質粒並建立遺傳操作系統,全世界有20多個實驗室來函索取質粒載體;產業化方面,他的團隊與國內制藥企業合作創建與改良了抗寄生蟲藥物多拉菌素等工業生產菌株,打破了國外壟斷,藥品銷售額每年超過億元。

  可就在事業上升期,覃重軍卻想要改變一下。2013年,他決定放棄原來的研究方向,轉而將目光瞄准真核細胞生物的模式材料——釀酒酵母。

  這並不是覃重軍心血來潮。他覺得,當時團隊正在研究的原核細胞生物的模式材料——大腸杆菌“最小”基因組技術框架是由國外科學家提出來的,很難再有新的突破。“我想做我們自己原創的東西。”

  一上來,覃重軍就“腦洞大開”,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染色體的數量因物種而異,比如,高等哺乳動物人類擁有23對染色體,植物水稻有12對染色體,而“低等”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居然也有16對染色體,原核生物大腸杆菌只有1條染色體,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特定的染色體數量是否給特定物種提供了某種優勢?可不可以打破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的界限,人為創造1個單染色體的真核生物並具有正常的功能?

  “這是個只有外行才敢有的念頭,一開始沒有多少人覺得我能做出來,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就得冒險。”覃重軍說。

  現在說起這些,他顯得雲淡風輕,但當時沒少吃苦頭。首先,由於選題太過異想天開,很難申請到科研經費。

  “研究所這麼多研究組,就數我欠的人員費最多,是有名的‘負翁’。”覃重軍說,自己科研經費一度有幾百萬元“赤字”,最緊張的時候先是所裡給“賒賬”,後來中科院從先導專項裡撥專款予以支持。

  還有來自論文方面的壓力。整整5年裡,覃重軍沒有發表過一篇與酵母相關的論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