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抓住關鍵環節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0-10-18 08:32:17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以創新驅動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尤其重要。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以數字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蓬勃興起,擁有廣闊發展空間。抓住關鍵環節大力推進“新基建”,將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擴大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打牢堅實基礎。

  (一)

  經濟日報發表青島大學黨委書記、山東大學省級新型智庫“區域金融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金焱文章表示,所謂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從新基建涉及的範圍看,目前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這其中既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也包括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還包括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新基建”具有三大新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區別於鐵路、公路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中不論是5G網絡、數據中心,還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都處於當前科技的前沿領域,是知識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基礎設施。二是帶動效應強。“新基建”的發展,不僅可以直接拉動投資增長、穩定就業和經濟,而且可以通過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三是市場化導向強。“新基建”主要為高技術產業及應用提供支持和服務,屬於專用性質為主的基礎設施,以市場化投資建設為主。

  總的來看,“新基建”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石、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不僅是數字經濟發展所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新基建”有助於智慧產業化。“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的技術支撐,不僅本身將帶來巨大的投資需求,還將通過數字技術產業化,創造新的產業、新的業態。以5G網絡、數據中心為例,數據中心的單位機架間接產出是直接產出的近20倍,未來5年5G商用會帶動移動數據、信息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達到8萬億元的規模,在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方面的帶動效應明顯。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於助推產業智慧化。伴隨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傳統產業將更加精細化、高效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更加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價值創造體系。此外,“新基建”還有助於完善創新體系,尤其是“新基建”中涉及很多關鍵核心技術,通過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擴大科技研發創新所需的公用基建投資,各項科研難題有望加速破解,有助於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真正贏得發展主動權。

  (二)

  文章認為,眼下,科技創新不足、“新基建”發展滯後仍然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短板。要看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推動“新基建”,既要堅持全面系統,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新基建”加快落地。建議抓緊出台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意見,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於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准入規則。根據發展需要,加快5G網絡建設進度,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大力發展新型智能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要加大力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新材料的創新生產能力。長期來看,還要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尤其是要重視基礎科學研究。要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和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深化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加大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基地建設。

  二是強化“新基建”的應用。從根本上來講,新型基礎設施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因此,要加快“新基建”的拓展應用,打造發展新引擎,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提升發展整體效能。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促進傳統產業與“新基建”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車聯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應用,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要看到,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鄉村依然突出,特別表現為鄉村發展相對滯後、基礎設施供給尚不充分。因此,“新基建”還要考慮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盡快補齊鄉村在交通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保、寬帶網絡等方面的短板,為農業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是發揮好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目前,“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需求導向性,市場主體也具有投資優勢和技術積累,客觀上需要更多依靠市場主體、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通過市場機制帶動“新基建”投資。政府的作用在於加強“新基建”的規劃引導,重在明確發展標準、統籌規劃、監管監督、風險防範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要加強相關配套保障,對於工作成效明顯的項目和地區在相關資源要素安排上予以優先考慮。政府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解決“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強”的問題,打破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的各種隱形門檻,讓社會資本放心、大膽地投入到“新基建”領域。

  總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當前經濟增長、打牢長遠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學把握好“新基建”的豐富內涵,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推進,從而更好地助力“六穩”“六保”,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