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運作方式中的謬誤與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20-11-21 00:15:11


 
  與李登輝同齡的“台獨”大佬彭明敏在一篇紀念李登輝的文章中說:“我常說,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身分在李登輝的身上結合在一起。一是作為台灣人的李登輝,另一是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前者要保護和伸張台灣人的政治權利即民主化,後者則為了‘統一’中國,一些基本人權必須犧牲,他在此兩種立場上掙扎,天人交戰。”顯然他也認為李登輝有統一或者“台獨”的糾結。

  或許李登輝的這種糾結,也影響了大陸對他的解讀,從而直接影響了兩岸關係逐漸惡化的走向。

  但是無論李登輝當時如何想,如果大陸從正面解讀李登輝,把這個“國統綱領”的球接過來,然後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上都先互動起來,並承諾在這些方面的漸進改革,或許就不會有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時的武力威脅台灣,以及李登輝全面走向“台獨”的情況發生。

  台灣方面對大陸的反應的反應,也即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運作,繼續去中國化,包括政府機構以及公營公司的改名、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繼續往“台獨”的方向走去,從而坐實了大陸對民進黨是“台獨”黨的指控。於是在“國統綱領”這個問題上,由於各自的意識形態和敵對解讀,兩岸失去了一次共建和平的機會。

  三、在“九二共識”上的攻防戰

  “九二共識”的失敗,也是各方在解讀、闡釋、現實構建上出了問題的原因。“九二共識”是1992年大陸的海協會和台灣的海基會代表各自的政府在香港會談的結果,即雙方都認為兩岸都是中國的一個部分,但是他們在中國的政治內涵上無法達成一致。即大陸方面認為這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方面則認為這個中國是“中華民國”。

  由於雙方無法在這個問題上達成文字協議,於是他們決定各自作一個口頭表述。台灣方面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其實就是一中各表的意思。所以國民黨政府一直堅持“九二共識”的內涵是一中各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