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運作方式中的謬誤與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20-11-21 00:15:11


 
  打破非此即彼的邏輯錯誤也是因為人和世界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不是非黑即白。如上所述,李登輝說自己是“我是不是我的我”,他在“台獨”和統一的問題上最初並不是黑白那麼分明。即使現在民進黨執政,蔡英文在“總統”宣誓的時候,不是也面對孫中山的畫像,向“中華民國”的“憲法”宣誓嗎?大陸方面可以把這個解釋為“台獨”“借殼上市”,但是你也可以把它解釋為台灣和大陸同是一個中國的宣示。一念之差會決定自己對現實的認知並直接影響自己的決策,並導致兩岸的戰爭(冷戰或者熱戰)或者和平。

  我在自己的研究中曾經訪談過一些“台獨”人士,也曾經當面問過李登輝、蔡英文、許惠佑、施明德等人關於文化的、歷史的中國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即台灣也是文化中國和歷史中國的一部分,他們的反對情緒並不是那麼強烈。陳水扁當年承認香港會談的模式,也是間接承認“一中各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也提出過“憲法一中”、“重疊共識”等主張。顯然,在一個中國的內涵上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泛綠和泛藍陣營也完全可以拿出自己對“一個中國”的定義,並在此基礎上和大陸談判未來兩岸的政治安排。眾多政治人物和學者都曾經提到過歐盟模式,比如宋楚瑜的“一中屋頂”、台大教授張亞中的“一中三憲”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的安排。

  中共在如何統一問題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歷了從“一定要解放台灣”到“和平統一”、從“老三句”向“新三句”的轉變。2000年說“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005年又說 “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在新三句裡,大陸和台灣就被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了,而且“中國”取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還一再強調“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包括中國的國名、國旗、台灣在聯合國中的地位等。厦門大學台研院劉國深教授的“國家球體”理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為一體的兩面)、黃嘉樹(至少是曾經)認同的“一國兩府”的觀點都是兩岸和解的積極思維。當然習近平時代的態度又趨強硬。但是這一切都說明大陸的態度也是在變化的。

  台灣方面在和大陸的互動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對自己有利的政策而模糊對自己不利的政策,以使兩岸關係向良性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一念之差的問題。

  非此即彼作為一個謬誤也表現在關於兩岸談判的條件上面。大陸政府說台灣必須先承認一個中國;民進黨說談判不能有任何先決條件;馬英九政府說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這些都是非此即彼的政治操作。如果都如此缺乏誠意,不視對方為自己人,不願意妥協,那麼兩岸便永遠面臨兵戎相見的危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