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20-11-19 08:57:37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當前,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數字技術領域的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並向實體經濟部門快速滲透擴散。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多種數字技術的集群式創新突破及其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對製造業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倉儲物流、銷售服務等進行全流程、全鏈條、全要素的改造,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創造作用。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方曉霞、李曉華文章表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既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的要求,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國民經濟發展基礎的需要,通過打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社會生產各環節的堵點,連通產業鏈價值鏈的斷點,有效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暢通。

  其一,在生產環節,有利於提高供給質量,實現降本增效。

  文章指出,生產是國民經濟活動的起點,也是國內大循環暢通的基礎。生產環節的能力與水平直接影響分配、流通與消費等環節的質量和國內大循環的暢通。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自2010年起就一直穩居全球首位,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技術能力、設計水平等方面與世界製造強國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等高度依賴進口。要看到,數字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可以從多方面改善生產環節的供給能力。在研發設計領域,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能顯著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加速科學研究進程與科技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在生產現場,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可以實現對設備、生產線、車間乃至整個工廠全方位的無縫對接、智能管控,最大限度地優化工藝參數、提高生產線效率;在品控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可以提升質檢效率和水平,有效提升良品率。

  其二,在分配環節,有利於穩定就業崗位,增加勞動者收入。

  文章認為,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需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和購買力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底氣所在。中國人均GDP雖已突破1萬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但總體上看,中國居民收入和購買力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向周邊低成本國家轉移,就業吸納能力受到挑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可以從多方面穩定就業、增加勞動者收入。一是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成熟數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一些勞動密集型環節的勞動生產率,保持中國的綜合成本優勢,減緩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速度,保持就業機會。二是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提升,改善盈利狀況,從而擴大勞動者收入增長的空間。三是製造業產業鏈長,製造業數字化發展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配套企業、生產服務型企業的成長,不斷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比如,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會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產業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創造一批高收入的工作崗位。

  其三,在流通環節,有利於構建便捷銷售渠道,實現供需高效連接。

  文章表示,流通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中國地域廣闊,製造企業數量繁多,在產銷之間存在較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許多好產品無法打開銷路,消費者也無法買到一些質優價廉的產品。暢通流通環節的關鍵是實現產銷之間信息、數據的順暢流動,這是數字技術的天然優勢所在。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模式的不斷創新為製造企業提供了成本低、覆蓋廣、效率高的流通渠道。比如,製造企業直接建立在線銷售渠道可以減少流通環節,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電商平台可以幫助製造企業快速建立線上銷售渠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可幫助製造企業優化供應鏈,提高供應鏈效率,區塊鏈等技術的使用還可以建立產品追溯機制,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社交電商等在線銷售模式不斷創新,幫助製造企業更充分展示商品,有利於塑造企業品牌;等等。

  其四,在消費環節,有利於精准定位消費者需求,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文章認為,消費是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也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撐。消費環節的堵點在於消費者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沒有合適的供給加以匹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服務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回應。更深層次原因則在於在傳統經營模式下,製造企業無法全面掌握消費者信息,從而不能對消費者的需求特征及發展趨勢作出精確研判;以產品為中心的大規模生產模式無法適應個性化、服務化的消費趨勢,進而造成製造業嚴重的同質化競爭。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真正具備了落地基礎。一是通過對用戶搜索、購買、評論、使用等全過程數據的全面收集和深入分析,製造企業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斷消費者的消費特點及其對產品的要求,從而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電商平台對海量消費數據的分析能夠形成對產業消費特征及其變化趨勢的全景圖譜,為製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提供參考。二是在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推動下,製造系統變得更加柔性,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更快的時間為消費者生產、交付有獨特個性的商品。三是柔性化製造系統、物聯網等技術,能夠支撐企業、用戶及其產品建立實時連接,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分析挖掘,在產品基礎上開發在線監測、遠程運維、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從而更好地服務客戶和消費者。

  文章分析,總的來看,近年來,在相關政策支持下,中國製造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打下了初步基礎。但相對而言,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設備設施聯網化水平、工業軟件普及率,還是生產現場的數據挖掘、利用等方面,與美、德、日等世界製造強國相比,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暢通國內大循環,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發揮市場活力與制度優勢,加強對底層操作系統、高性能芯片、基礎工業軟件、工業傳感器等基礎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創新支持,促進“政產學研用金”協作,加快突破數字領域的技術瓶頸,推動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產業化及其在製造業的應用。

  二是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適應製造業高可靠、廣覆蓋、大連接、低時延的需求,夯實高速互聯和智能控制的基礎能力,築牢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基礎。

  三是支持製造企業數字化改造。鼓勵基礎好、實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採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智能製造等新模式。加大技改資金的數字化改造投入,提高企業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以及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推動主要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打通企業內外信息流、數據流、業務流、資金流,推進企業資源共享、能力協同。

  四是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標準制定。支持行業中介組織進一步完善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的參考架構,形成社會共識。加快制定工業設備連接、工業數據共享等方面的標準,實現設備、數據的兼容連接。加強標準體系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的銜接,促進標準應用落地。

  五是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參考國際經驗加快推進數據安全立法,明確企業可以采集、獨享使用的數據邊界,保障數據采集合法、規範。強化工業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數據在使用、流通過程中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責權利。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鼓勵各方數據開放共享。

  六是扶持數字化服務商發展。鼓勵製造業龍頭企業將比較成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對行業內企業開放。支持互聯網公司利用數據資源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能力為製造企業賦能。此外,還要培育一批工廠數字化改造、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智慧供應鏈等領域的專業化服務商,從而更好助力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