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解決發展中“卡脖子”問題,關鍵是改革和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0-12-01 08:39:31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當前,中國正處在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重要的在於解決好各類“卡脖子”的瓶頸問題,從而更好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社會治理體系。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社論分析, “卡脖子”問題表現在哪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說得很明確: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

  首先,在經濟領域改革方面,重要的是繼續推進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市場環境,進一步形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上述《建議》指出,(將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同時,要通過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羈絆,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性及地方性障礙。通則不痛,痛則阻礙發展,就是這個道理。《建議》指出,(要)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在這個方面,近年來,中國出台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舉措,就是要通過實施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的引領,逐步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協調發展的國內統一大市場。

  其次,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一環是創新。這裡主要說的是科技領域的創新。畢竟,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中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之一。

  要看到的是,近日,“奮鬥者號”成功實現萬米深海下潛並成功返航;“嫦娥五號”正準備在月球軟著陸並進行“月球挖土”返回地球的試驗,這都表明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但在另外一些關鍵領域,中國還存在著被“卡脖子”的問題,芯片方面就是如此。一項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不但能解決被別人“卡脖子”問題,更能產生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其對內循環及外循環帶動作用不可估量。

  文章強調,關鍵領域的創新發展,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另外也要發揮中國經濟體量充分壯大的優勢,也就是要發揮我們的企業優勢。後者就需要政策方面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從而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首先要求的是企業具有一流的技術,這也就是核心競爭力。

  在鼓勵企業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的同時,也應該建立一個機制,引導包括企業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加大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投入力度。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政府財政投入占比不到50%,來自企業、社會力量、慈善基金、社會捐贈等的投入占比超過一半。在這方面,中國還有不小的差距。

  總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是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改革是基礎,創新是關鍵。不管是改革,還是創新,都是一個系統化工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