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08:41:04


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經濟實現了快速恢復性增長,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2021年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繼續推動經濟穩定恢復,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中國經濟恢復比預期要好

  理論網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總編輯丁茂戰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我們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經濟發展穩定轉好,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經濟增長穩步恢復。工業生產基本回歸常態。居民消費意願逐步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1-11月份累計投資額已恢復到增長2.6%。進出口形勢更是好於預期,月度出口增速自4月份開始實現正增長,11月份,出口增長14.9%。全社會用電量、貨運量分別連續8個月、7個月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 0.7%,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社會預期普遍看好。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市場活力快速恢復,新設市場主體4月份之後由降轉升,社會一度比較擔心和關注的市場主體“退出潮”也未出現。世界銀行對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值,也由6月份的1%上調到9月份的2%。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工作始終是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並且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戰略和新的工作布局,已經形成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依賴,經濟發展質量繼續提升的大勢沒有改變。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夏秋兩季糧食再獲豐收,工業生產加快,服務業加快恢復,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新產業快速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新業態、新產品長勢良好,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逆勢成長,一些企業加快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移動出行、平台經濟等業態也在快速增長,新產品產量高速增長。民生事業穩步發展。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由負轉正,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縮小。城鎮就業形勢好於預期,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宏觀調控富有成效。黨中央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穩就業、擴內需,積極穩定市場預期。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為經濟恢復提供內生動力。強化公共財政屬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實施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舉措向實體經濟讓利,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實現合理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好的支持力度。宏觀調控工具準備充分,政策精准發力,出手和收手適時、適中、適度,實現了經濟恢復和運行平穩的雙贏。廣義貨幣M2累計投放已經穩步回落至11月份的10.7%,新增信貸累計增速穩定在20%左右的適中水平,11月末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長13.6%。與此同時,物價水平還實現了平穩回落,生產價格降幅收窄,不存在長期通脹的貨幣基礎。

  二、國內外形勢仍然複雜多變

  文章稱,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經濟面臨新老問題挑戰,經濟恢復任務艱巨。但是,中國經濟改革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韌性十足、前景廣闊。

  世界經濟不確定給中國經濟復甦增添變數。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化退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氣候危機、恐怖主義、地區衝突等挑戰未有減少,貧富差距仍普遍存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在金融危機和重大疫情雙重夾擊下,世界經濟正經歷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值由6月的-3%下調至-4.4%。當前,全球疫情蔓延加劇,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疫情背景下的巨量寬鬆財政貨幣政策回撤難度加大,世界經濟能否實現有效恢復充滿變數。世界經濟運行恐將遭遇二次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新挑戰,美國政府換屆、內外政策面臨調整,國際形勢給中國經濟復甦增添變數。

  國內經濟全面恢復還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經濟本身處在轉型期,疫情對經濟衝擊歷史罕見,經濟恢復任務艱巨。內需增長動力不足,前11個月,投資累計增長2.6%,消費累計減少4.8%,國慶長假消費增長不及去年同期的80%。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活力不足。交通旅遊、商貿服務、娛樂休閑、餐飲服務等領域的小微企業的經營面臨較大壓力。11月小型企業PMI低於大、中型企業,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占比高達42.3%。民生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保持同步難度較大,部分領域就業壓力較大,11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榮枯線,部分農民工沒有完全就業。財政收支壓力也將加大,尤其是部分縣域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可能導致銀行壞賬增多。房地產市場處於結構性調整期,房地產風險有可能向金融和社會領域傳導。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儘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中國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前沿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重大原創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是中國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基礎,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堅實支撐,是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的底氣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