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獨”話語霸權的建構及其對台灣社會的統攝與整肅
http://www.CRNTT.com   2021-04-30 00:17:30


 
  三、台獨話語的冷血洗腦與後果

  2019年底,一篇由吳叡人⑪撰寫的取名為《人間的條件——論台灣獨立之必要》⑫的“台獨”集大成之作出籠,將“台獨”說教極致化。該文聲稱“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台灣人已經形成了一個以自由與民主為核心價值的獨特文化與生活方式,而台灣獨立是維護我們台灣人文化認同與生活方式的必要條件。”“台灣主權獨立是台灣民主的前提,台灣民主的邏輯後果,也是維護台灣民主的必要條件”。“台灣主權獨立是達成分配正義的前提,……分配正義不是階級鬥爭的果實,而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的情感認同與道德意識的終極展現。”“台灣主權獨立是保護多元認同的前提,衹有在主權國家民主體制,尤其是主權國家憲政層次的制度保障下,才會有族群、宗教與性別等多元認同的空間,也才能落實族群、宗教與性別等多元認同的實踐。”“台灣主權獨立是追求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前提。唯有國家獨立,才能保有自己對發展主義以外之文明道路的自主選擇權。經過多年嘗試錯誤,台灣已經確立環保與永續發展的國民共識,一旦遭受大國兼并,或者被殖民地化,台灣將喪失自主選擇權,衹能為宗主國之需要而存在、發展。在現實中,這意味著台灣將成為中國式極權發展主義的附庸——與廢墟。”“現代公民權概念所體現的一切進步價值,都繫於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存在,同時必須經由獨立主權國家的政治過程來體現,不管那是民事權、政治權、社會權還是多元權。不衹如此,公民權所包含的一切進步價值之實現,要求這個主權獨立國家成員對彼此,以及對國家的道德與忠誠義務。……台灣人百年來所追求一切良善公共價值的實現,都繫於一個獨立台灣主權國家之存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國,利用全球化浪潮執行地緣經濟戰略,對台灣進行資本——帝國主義式侵略,使台灣的民主體制與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受到嚴重侵蝕。2000年代初期以來台灣經歷的崎嶇歷史,見證了一個新興國家在帝國主義侵略下掙扎存活的艱辛過程。”吳叡人這樣解構他所謂的“中國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中國近年來對外的帝國主義化,對內的極權反動化,以及針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外交孤立、經濟侵略與政治滲透,不衹對台灣的民主深化造成嚴重阻礙,甚而已經步步進逼,威脅到台灣的獨立。

  消極而言,中國對台灣的帝國主義侵略為台灣民主化的進一步深化、公民社會的持續壯大,以及國家的終極正常化,設下了嚴厲的地緣政治限制,表現在完整的自決權之行使,如公投法修訂、修憲、制憲、更改國名,乃至宣告獨立,以及實施轉型正義深度與廣度(如涉及中國符號之清除)的受限。

  積極而言,中國勢力侵門踏戶,直接滲透到台灣社會內部并干預台灣既有的獨立與自主發展選擇。除長期進行全球政治圍堵和區域武力威脅之外,中國還經由地緣經濟侵略,由點到面,逐步收買,試圖跨越台灣國家,直接建立與台灣各階層、地域、年齡層之全面侍從交換關係,一方面瓦解台灣獨立的國民經濟體,另一方面創建未來對台進行間接統治之本土買辦集團。經濟收買的同時,中國也對台灣進行猛烈的銳實力攻擊,利用台灣民主體制之開放性惡意干預、擾亂與破壞台灣的民主過程,如發展政治代理人(政黨、政治人物、學界)、破壞公民社會的自主(收購媒體、網路攻擊與傳播假新聞),乃至直接介入、操縱選舉。最後,透過所謂“國民待遇”政策,中國政府已將居留當地的兩百萬台灣人有效轉化為要挾台灣就範的政治人質。

  內外交攻,鯨吞蠶食,台海兩岸雖尚未正式宣戰,但中國帝國主義早已對台灣展開全面而無聲的侵略,兩國處於實質戰爭狀態。中國無聲侵略的長期後果是,台灣將逐步成為中國政治經濟附庸,被納入中國發展模式之中,成為中國式極權統治、權貴資本主義、開發主義,以及所謂“一帶一路”對外創造債務陷阱、勾結反動政權掠奪當地資源與市場的新殖民主義的受害者、協力者與馬前卒。

  ……在中國虎視眈眈,台灣國家逐漸消亡的此刻,凡有基本智能與道德意識者都知道,統一與獨立是真實無比的議題,是生與死,主體與奴隸,還有人與獸之間的取捨問題。中國的全球擴張與對台灣的加速侵略,以及台灣內部主權國家意識的日益成熟強大,已經迫使台灣獨立議題與台灣公民社會的進步議程匯流,公民社會,乃至整個台灣社會,已經沒有迴避空間,必須正視台灣獨立的問題。這是兩條國家形成的歷史路徑,兩種文明理念,兩個意義體系,以及兩種生命型態的衝突。你確實不應盲動冒進,但你無論如何必須面對、必須思考,并且必須做出選擇。

  吳叡人的文章全篇浸透著“台獨”話語的冷血和對“中國”赤裸裸的敵意和仇恨,感受不到哪怕一絲絲的中道理性。在吳叡人這樣的“台獨”分子眼裡,中國大陸百無一是,是對外帝國主義對內極權主義的“惡棍”,對台灣“武力威脅、外交孤立、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總之文攻武嚇台灣,夢想鯨吞台灣,時刻威脅著台灣的生存與安全。

  在“台獨”的語境裡浸泡洗腦,產生的後果就是台灣社會快速綠化。這幾年政治板塊的藍消綠長,其來有自;在這種語境裡熏染的台灣囝仔,從出生便注定是“台獨”的擁躉和死忠,對大陸充滿了偏執和冷血,也自然而然地成長為“厭中”“仇中”“反中”的急先鋒。這將是一代台灣青年的悲哀,因爲他們選擇的是台灣和他們自己無法承受的對抗代價,其後果必然是痛苦而悲愴的。

  注釋:

  ①【法】M.福柯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北京:三聯書店,1999,第81頁。

  ②【法】M.福柯著,謝靜珍譯:《關於監獄的對話》,載杜小真編選《福柯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第280頁。

  ③王志珂:《福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第195頁。

  ④葉海煙:《“國家認同”是一種共識、一項要求——以台灣人的精神自覺為例》,見2006年6月10,台北,《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1》。

  ⑤托夫勒:《權力的轉移》,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第386-387頁。

  ⑥“沉默的螺旋理論”是1973年由德國社會學家伊麗莎白·內爾-紐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提出的理論,該理論發現了輿論學中一個重要的現象:在兩種對立的意見中,優勢的意見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劣勢的意見則越來越少人附和,出現一方聲音越來越大,另一方聲音越來越小甚至選擇沉默的螺旋擴展過程。紐曼給出的解釋是人們由於恐懼孤立,在社會環境的壓力下選擇從衆和趨同。

  ⑦《中評現場:石佳音談天然獨的破解之道》,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RNTT.com,2019年5月19日。

  ⑧韓冰:《蔡英文當局“文化台獨”話語體系的建構、危害及前景》,《統一論壇》2018年第1期。

  ⑨吳叡人:《人間的條件——論台灣獨立之必要》

  ⑩“轉型正義”在很大程度上偷渡或嫁接了聯合國等機構關於“過渡司法”的概念,暗含著島內部分學術界人士和政客的政治訴求。在現階段,以“轉型正義”為幌子,民進黨當局的實質是通過“原轉會”建構“台灣民族”,通過“促轉會”建構“台灣國家”。修改課綱、大搞“去中國化”教育,以深化其“文化台獨”,成立“黨產會”清算國民黨,推行年金改革打擊“反獨”力量,以此鞏固“台獨”的社會基礎。未來,民進黨當局更有可能透過“司法改革”和“憲改工程”建構“台獨新法統”,值得大陸方面高度警惕。總之,未來島內“轉型正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方向,將表現為立法與司法的攻防,進而對兩岸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⑪吳叡人以翻譯班納迪克·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而聞名兩岸,該譯本分別出版繁簡字本。

  ⑫吳叡人:《人間的條件——論台灣獨立之必要》,經民聯《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試閱本。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4月號,總第280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