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挖“碩鼠”“蛀蟲” 守護大國糧倉
http://www.CRNTT.com   2023-02-01 10:06:54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宋屯村村民在整理晾曬收穫的玉米(9月23日攝)。(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糧食安全關係國計民生,是“國之大者”。自2021年8月開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膽大妄為、貪得無厭的“碩鼠”“蛀蟲”,取得明顯成效。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將糧食購銷作為重點領域,持續深化整治。

  1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十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中儲糧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等人“靠糧吃糧”行為被嚴肅查處並點名曝光,持續釋放出深入整治糧食購銷領域系統性腐敗的強烈信號。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於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確保機制不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切實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購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當前,糧食購銷領域監管缺失缺位、內外勾結、執法不嚴等問題突出,“靠糧吃糧”易發多發,仍需保持清醒和堅定,堅定不移把專項整治工作向縱深推進

  此次公布的十起案件均是在專項整治工作期間查辦的。其中,第一起就是中儲糧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干預和插手糧食業務招標代理、受賄案。

  去年6月,徐寶義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靠糧吃糧”是其違紀違法問題之一。本次通報揭開了徐寶義以糧謀私的事實——“違規向中儲糧集團公司負責招標代理的工作人員打招呼,幫助某招標公司進入中儲糧集團公司招標代理機構名錄”“在糧食物流倉儲經營、收儲庫點確定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涉案金額大、情節惡劣、危害後果嚴重。

  國有糧食企業承擔著收購、儲存、經營國家糧食的重要職責,一些“糧耗子”從中伺機漁利,嚴重侵蝕群眾利益、造成國家損失、影響糧食安全。

  不止徐寶義一例,通報中有多起案例發生在國有糧食企業。包括中儲糧集團公司廣西分公司原副總經理張東升挪用公款、受賄、為親友非法牟利案;安徽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新開“以陳頂新”“先收後轉”、違規出借錢款收取高息、受賄案;陝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東鋒違規銷售儲備糧、違規管理專項資金、受賄案等。

  梳理各地查處的案例,發生在一些國有糧食企業的“靠糧吃糧”問題,手法可謂形形色色。

  以陳頂新、以次充好,製造“轉圈糧”。如,周新開在收儲政策性糧食過程中,夥同或安排他人,違規將先前收購的商品糧、陳糧共計1.15萬餘噸,轉為價格更高的“托市糧”,非法套取差價。

  虛假收購、虛報損耗、虛假輪換、摻雜使假。如,張東升通過簽訂虛假糧食購銷協議等方式,將公款1.1億餘元挪用給他人,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在倉儲等項目中違規招標投標,違規處理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如,王東鋒違規安排輪換銷售3.89萬餘噸省級儲備稻穀,致使省級儲備糧長期空庫、虧庫。

  專項整治中還發現,主管監管部門落實責任不到位,監督制約機制存在漏洞,是產生涉糧腐敗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福建省福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盧林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儲備糧監管不力、受賄案中,由於盧林不正確履行監管職責,致使相關企業在動態儲備糧採購和輪換業務中出現“以陳頂新”“轉圈糧”、擅自動用等問題。

  而對於一些基層糧庫來說,“守門人”權力過於集中,再加上基層糧食監管機構和人員力量薄弱,監管能力和經驗不足,在財務資產管理、選人用人、運營機制等方面存在問題,部分企業負責人也容易監守自盜,變成糧倉“碩鼠”。

  通報中,廣東省韶關市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中心原主任熊軍虛假輪換糧食、代儲成品糧監管不力、貪污、受賄案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第一、第三糧庫原主任曾貴良虛假輪換、違規代儲儲備糧、挪用公款、受賄案都是基層糧庫腐敗問題的典型。

  這些案例一再表明,當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存量尚未見底、增量還在發生,特別是監管缺失缺位、內外勾結、執法不嚴等問題突出,“靠糧吃糧”易發多發,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系統施治、實現根治任重道遠。

  《意見》指出,要持續加大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懲治力度,對涉糧問題線索開展清底式“回頭看”,應查盡查、一查到底。

  “嚴肅查處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釋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強烈信號。”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方劉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