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特徵
http://www.CRNTT.com   2023-04-04 08:11:48


地區發展格局和模式的變化,要求我們以更加整體、綜合和動態的視野看待區域經濟發展,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和與時俱進地做出新的戰略思考。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並相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區域性戰略,包括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這種部署著眼於以更完整的戰略體系來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體現了黨中央根據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特徵,把新發展理念融化在各項戰略部署之中,在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認識上的重大飛躍。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蔡昉文章表示,地區發展格局和模式的變化,要求我們以更加整體、綜合和動態的視野看待區域經濟發展,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和與時俱進地做出新的戰略思考。

  文章提出,為了準確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最新戰略部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上,認識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思路的內在邏輯,把握國土空間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全面布局。

  從補要素短板為取向的傾斜性扶助戰略,轉向實施綜合提升發展能力的全面戰略。在早期發展經濟學文獻中,無論是被稱作平衡發展戰略,還是被稱作不平衡發展戰略,本質上都是冀圖以不平衡的政策,推動形成平衡發展的格局。地區差距通常需要經歷一個從二分式整體區域不平衡,到多元化區域局部不平衡的稀釋過程,最終達到動態、相對平衡的目的。這時,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就要轉向直接以相對平衡為取向。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上,這種戰略理念和實施舉措的轉變,也體現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目標之中,總體上越來越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要求。

  從旨在填平要素禀賦缺口的政府主導性支持政策,轉向政府著眼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構建要素充分流動和有效配置的體制機制,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在地區差距具有二分式特徵的情況下,相對落後的地區迫切需要獲得稀缺資源,政府通常採用傾斜式投資等優惠政策予以滿足。一旦這種資源或要素的持續性稀缺特徵消失,則更需要以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制度建設,立足於在激勵相容的前提下,推動相對落後地區進入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從實施基於宏觀層面大板塊劃分的區域均衡發展戰略,轉向進行更加精細的區位界定,更加面向地方特殊難點和比較優勢,部署更具體有效的政策舉措。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整體性、多元化、豐富性、立體感的增強,中國解決地區差距的新戰略已經處在這樣的演進過程中。例如,在實施針對中東西和東北地區的區域均衡戰略基礎上,國家還部署和實施了主體功能區、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海南、成渝等區域,以及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等區域重大戰略;“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布局和多核多層的城市群戰略;促進內外聯通、對外開放和國內區域均衡相銜接的“一帶一路”倡議;針對特殊目標和功能的地區設立的開發區、試驗區、示範區、引領區、新區等;支持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生態退化地區、資源型地區和老工業城市等特殊類型地區的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