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強化自貿區與三大平台協同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4-08 08:03:04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中國三大經濟核心區之一,還是中國對內改革的先行者、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廣東自貿區各項經濟指標位列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是粵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也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載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要實現這一目標定位,需要全面準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的中國特色和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強化自貿區與粵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協同發展。


  以制度供給為依托,加強國際規則標準對接

  南方日報發表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黃豐娛文章認為,推動自貿區與粵港澳合作重點平台高質量協同發展,一方面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制度、規則與國際通行規則或先進標準接軌,另一方面要利用各個合作平台更積極地參與制定和完善國際經貿規則和國際經濟治理體系。

  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可以通過自貿區先行先試,在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尚有差距的領域繼續深化改革,加強對接;在擴大服務業開放方面率先探索,成熟管控。二是在諸如跨境電商、移動支付等優勢領域應盡快總結經驗,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或產業發展新標準。三是粵港澳大灣區要繼續鞏固高水平開放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自由港、自貿區、重點合作平台等試驗田作用,降低制度創新風險,提升制度創新速度。四是在頂層設計方面,形成由中央政府領導,粵港澳三地共同參與,具備制定合作規則、執行具體事務、提供監督與咨詢等多種職能的組織機制。真正打破體制機制的掣肘,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要素跨境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要形成系列配套政策,真正打通體制創新的“最後一公里”。

  把握機遇,推動三大平台“質”的提升

  文章分析,“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體現出中國自貿區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自貿區發展不僅僅局限於“量”的積累,今後將更看重“質”的提升,對於推動自貿區與三大平台協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挖掘橫琴離岸服務功能,推動珠江西岸經濟發展。珠江西岸城市與大灣區內香港、深圳、東莞等東岸地區城市對比,對外貿易整體實力偏弱,這主要受制於珠澳一極的國際貿易基礎設施和交易能力。為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應依據其“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功能定位,通過準確的制度設計挖掘其離岸服務功能,著力打造商貿交易中心,通過建設區內的消費中心、採購中心、離岸金融服務中心、跨國技術轉讓交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內珠江西岸的商貿交易活動,再配合澳門已有的旅遊、會展產業優勢,從而產生較強的帶動力和影響力。此外,還應強化省級統籌協調,加快東西兩岸互聯互通。加快深中通道及沿線與各市互通交通網絡的建設,有序推進沿海高鐵、中山西部外環高速至港珠澳大橋連接線等項目建設。加快大灣區特別是珠江西岸物流通道和物流中心建設,建設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