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就業不能走老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5-23 08:18:04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經濟社會深層結構性問題日漸凸顯帶來的就業壓力,難以隨著人口規模的下降而緩解,就業面臨“四難”:青年就業難、穩住勞動參與率難、就業政策創新難和政策協同配合難。保就業面臨新風險,促就業不能走老路,應順應數字化大趨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帶動就業的杠杆效應。

  北京日報發表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文章表示,作為未來經濟的主體形態,數字經濟展現出顯著的引領作用,在就業方面更是如此。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其創造的新就業崗位占比近3成,產生的新職業中多數與數字化密切相關,在第三產業中,數字經濟帶來的崗位占到6成。數字化在顛覆經濟的組織方式,也在衍生新的就業形態,甚至改變了就業的定義。面對數字革命帶來的就業革命,急需突破傳統的就業認知框架,加快就業促進政策的創新。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來吸納青年就業

  文章稱,在傳統觀念中,就業就是找一份工作,有單位、有崗位,否則就不算就業。其實,就業的本質是獲取收入,單位和崗位僅僅是方式和路徑。數字化改變了傳統工業經濟下的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非單位、非崗位的,卻能獲取收入的機會,如直播帶貨、跑快遞送外賣、當網約車司機、開網店、遠程服務、設計和咨詢等。這與依賴於就業場所才能獲得收入的傳統就業根本不同,各行各業的各種大小不一的數字平台提供了獲取收入的各種機會。可以說,數字平台經濟所形成的新型就業“生態系統”既是青年當下就業選擇的過渡地帶和未來主體形態,也是青年人才自雇創業的“孵化地”。經濟組織平台化,是數字經濟的基本趨勢,順應這個趨勢,就可以為更多的勞動者帶來更多的賺錢機會。發展數字經濟,體現為各種面向企業、消費者的數字平台企業的湧現,對就業的帶動作用遠遠超出傳統的工商企業。應鼓勵、支持和拓展平台就業,以電商、網約車、物流配送、在線教育、信息服務和數字場景設計等作為吸納青年就業的主要方式。各類短期的就業促進政策(如政府購買崗位、高校擴招、補貼存量企業穩崗等)難以作為長期政策使用,應以加快經濟的全面數字化轉型來促進就業。

  借助數字經濟的包容性提升勞動參與率

  文章指出,勞動參與率在發達國家都出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中國勞動參與率從2012年70.82%已下降至2021年68.06%(女性僅為61.61%),但數字經濟為逆轉這種趨勢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機遇。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就業存在各種“門檻”,如要有就業場所,有單位接收和工作崗位,而各種數字平台帶來的就業機會卻打破了這種門檻,從雇傭關係變成了勞務合作,或者“網上擺攤”創業創新,自我雇傭,只要敢想敢幹,就可以通過各種數字平台找到賺錢的機會。應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特殊困難群體更為友好的特點,利用平台經濟提升女性、長期失業者、殘疾人等返回勞動力市場的比例。同時,依托平台大力開發時間靈活、自由選擇、無需固定場所的各種獲取收入的機會,賦予勞動者更多的自主就業創業的自主權,降低勞動力市場門檻,提高就業創業的包容性。

  提升數字素養,提高數字能力

  文章認為,在數字化時代,機器人將會加速替代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無人車間、無人商店將會不斷增多,但管理維護機器人、以虛控實等新職業也不斷增多。具備數字素養和數字能力,已經成為數字經濟就業的基本要求。人力資本競爭力的關鍵,已經從傳統的手藝拓展到數字技能。當前,中國互聯網的覆蓋率較高,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但專業的教育、培訓滯後。應加快發展數字教育,提高勞動者的數字知識、數字技能,降低獲得數字知識和技能的門檻。特別要注重縮小不同行業、不同代際勞動者數字知識與技能的差距,防範“數字鴻溝”帶來新的就業排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