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韻采:去中國化更讓台灣人才留不住
http://www.CRNTT.com   2017-11-15 00:45:59


周韻采。(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1月15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福建宣布將在3年內引進1千名台灣教師到當地大學任教,恐引發高教人才出走潮。21世紀基金會副執行長、台灣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周韻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人會選擇最適合他的地方去”,不過台灣也要留意為修改課綱爭吵、大力推“去中國化”,或許成為壓垮台灣人才的最後一根稻草。

  周韻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公共政策博士,2011年艾森豪獎學者,曾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期出任台北市研考會主委,現任21世紀基金會副執行長。她的夫婿是前國民黨“立委”高思博,前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是她的公公。

  媒體報道,福建省10月底宣布,將在2020年引進一千名台灣教師到大學任教,也歡迎台灣的大學機構到福建“承包”職業學校。不僅福建省,上海今年5月也舉辦首屆“台灣博士上海高校交流對接會”,已有117位台灣博士參與,預計明年還會擴大名額。

  周韻采告訴中評社,不管你主觀喜歡或不喜歡大陸,未來的台灣年輕人與台灣培養的老師或博士生顯然會更多人跑去大陸讀書、教書做研究,這是事實,也是大陸的大戰略,必然會看到“虹吸效應”,這讓台灣愈來愈不可能往獨立方向走,可以預期的是兩岸人才也逐漸融合。

  “已經回不去了!”周韻采說,台灣高教市場發展,已經遇到停滯與侷限,光以台灣博士生求職,有人花三年時間,甚至七年都還在找工作,現在連大學的博士班也招不到學生,還是台大清交等知名學校系所,照樣招不到學生。
 
  她說,過去台灣認定僑生,好比香港或馬來西亞,感覺落後於台灣,不過現在台灣的高中畢業生,特別是明星學校一流學生,未必都選擇留在台灣讀書,很多都跑去香港或新加坡讀書,因為當地學術研究達到國際標準,甚至考慮未來就業,直接到大陸讀名校,畢業直接在當地工作。

  中評社問,台灣高教是否可以用高薪爭取到好人才來台灣?怎樣才能讓人才回流?

  周韻采回答說,她想要問的是台灣的公私立大學是否值得國外學生搶著來台灣就讀?另外,台大培養的學生能夠跟國際競爭嗎?除了台灣的就業市場,有沒有可能到其他國家去工作?這些都要嚴肅面對與克服解決,才能讓人才回流台灣。
  
  她告訴中評社,若以兩岸高教市場來比較,台灣確實“一直往下走”,不可否認,台灣投資在學術資源遠遠比不上大陸,以北大或清華一年預算,可能等於台灣高教的總和,台大可能拿不到北大的五分之一預算,台灣要拼“世界百大”,其實相對困難,北大、清華招生的“母數”,是面向全中國大陸幾千萬的畢業生,自然千挑萬選,更是大陸各省菁英。

  周韻采分析,兩岸高教立足點已經不平等,台灣要挽救高教市場,只有資源更集中,只給少數重點學校,只是台灣學術界還是脫離不了“學閥”領導的困境,資源分配還是落入少數人手中,根本無法帶動台灣學術發展,破除方式只有大量引進國際化制度與人才。

  她觀察發現,引進國際化制度與人才,好比院長、校長,都是直接從國際尋覓人才,好比香港、新加坡知名大學,他們的校長都是外國人,這樣才能打破學術界故步自封與“潛規則”。

  周韻采認為,大陸高教的學術水準,現階段恐怕離台灣還有一小段差距,類似當年台灣技術學院拼命升格大學,需要大量博士教師,但是大陸發展高教,為了更快拉高到國際水準,直接外聘國際知名學者來主持與領導,這些人全講英文,真正老外才不會跟你玩 Chinese rules,誰也不認識誰,才有機會打破“潛規則”,才能真正脫胎換骨。

  她更認為,台灣為了不讓更多私校倒閉,只有“吃大鍋飯”,誰也不得罪誰,結果是平均六、七萬薪水,做不出怎樣夠水準研究。高等教育的學術競爭好比“軍火競賽”,我的實驗器材可以看到十倍、五十倍,遠比你花小錢只能看到三倍更強,自然發現更多現象,學術持續領先。

  周韻采說,以AI研究為例,演算法要愈快愈好,就是要投資,好比“軍火競賽”,大陸資源這麼多,爭取更多好人才去大陸,當然值得。台灣的老師或學生如果有更多更好機會,為何要限制留在台灣?“人會選擇最適合他的地方去”。

  她告訴中評社,今天台灣人才會往大陸跑,“很多時候是自己造成”,在國外讀書、學術研究有目共睹,等到有心回台灣任教,通常是在結了婚有了小孩,尤其小孩到了學齡階段,就會考慮舉家搬回台灣。

  周韻采指出,年輕學者會評估,讓小孩在國外讀國際學校,中文學習根本不行,大陸教簡體字還要思想教育,自然選擇回來台灣,結果看到台灣這幾年,一直改課綱,不斷推動“去中國化”,台灣能夠給下一代的中華文化承傳,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更差,那跟選擇去新加坡、香港或者大陸工作,又有何不同呢?

  她無奈說,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人才給排斥,一來,薪水沒有比別人高,工作又難找,再者,公教退休金又大幅減少,更慘的是,原本想讓自己小孩在台灣接受中華文化教育,又被“去中國化”影響,唯一還想回來台灣教書做研究,恐怕只剩下想陪伴自己年老雙親,若連這個因素再沒有,恐怕就不會回來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