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應對經濟領域九大方面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9-01-30 08:33:08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時特別指出,“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准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

  證券日報發表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文章分析,未來中國經濟領域有哪些“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呢?從內部到外部,從短期到中長期,以下九個方面的風險或隱憂值得高度關注。

  一是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展望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在趨勢性下滑後有底部企穩跡象,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也有望逐步放緩下滑的速度,但是全球需求承壓叠加貿易衝突持續導致外需失速可能性較大。近期剛剛結束的各地兩會,都紛紛調低了2019年的增長目標。全國GDP增長的預期目標,預計也將下調至6%-6.5%。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料進一步放緩。如果貿易摩擦繼續失控惡化,不排除下一個小台階。當然,對於總量已達90萬億元體量的中國經濟而言,質量遠比速度更加重要,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寧要高質量的中低速,也不要低質量的中高速。

  二是“債務—通縮”風險上升。在債務高企環境下,過去一年疾風暴雨般的“一刀切”式去杠杆造成資產價格劇烈變動,觸發了部分企業的債券違約潮。與此同時,在經濟下行的重壓之下,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行趨勢明顯,工業品進入通縮概率加大。2018年12月份,PPI同比上漲僅有0.9%,是兩年以來的最低,環比下降1.0%。2019年的同比增幅不排除再次出現月度負值,工業品通縮有可能幽靈再現,這將極大影響上游企業的利潤和就業狀況。因此,未來出現“債務—通縮”的自我加強和惡性循環的可能性在加大:即債務繼續出現違約或資產價格繼續大幅下跌,使得抵押物價值降低,銀行體系風險偏好降低、信貸投放意願較弱,銀行惜貸甚至抽貸,進一步形成資產價格下跌或債務違約,出現通縮風險。

  三是結構性去杠杆任重道遠。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018年3季度末243.4%。其中,居民部門杠杆率仍在上升,增速略有趨緩,從49.0%上升到52.2%;非金融企業杠杆率持續6個季度下降,從157.0%下滑到154.5%;政府部門杠杆率微升,從36.2%上升到36.7%。2018年我們經歷了一場艱難的去杠杆,不僅緊縮了貨幣,還容忍了債務違約的出現,消滅了不健康的經濟細胞,但市場並沒有真正出清。對比2008年以來杠杆率的快速攀升,當前的杠杆率增速大幅回落,總水平趨於平穩,但結構性去杠杆仍需堅持。加杠杆已不可持續,清算不可避免,儘管市場的出清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四是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引發經營困難和違約風險。民企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實一直存在,但2018年以來這一矛盾愈發凸顯。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從2017年末以來逐步下滑,截至2018年三季末,增速降至9.83%,而同期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增速達到13.2%。在結構轉型的調整期,宏觀經濟承受了較大的增速下行壓力,再叠加去年以來去杠杆等嚴監管舉措,金融機構在放貸時更趨於謹慎,而小微民營企業因其天然存在的高成本、高風險成為最大承壓者。2018年企業債券違約金額超1000億元,超過前三年的總和,其中民營企業債務違約占比接近90%,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