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融合發展的政治障礙與應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5-19 00:08:15


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合作,無疑是目前可以推進兩岸經濟社會雙向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評社╱題:兩岸融合發展的政治障礙與應對思考 作者:鄧利娟(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設置重重政治障礙,2019年以來其反融合發展政策呈升級態勢。大陸方面的應對策略應是,以“市場性”、“民間性”、“單邊性”及“區域性”為原則,有序、有度、有重點地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加大力度推進兩岸關鍵性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積極促進大陸台資企業的轉型升級;有序有度地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合作;發揮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中共十八大與十九大針對兩岸關係新形勢提出的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主張,也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核心內容與重要抓手。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明確了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毫無疑問,現階段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意義舉足輕重。

  但是,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上謀求“台獨”分離路線,則是不惜犧牲台灣民眾利益與福祉,大力推行脫離大陸政策,力阻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016年蔡英文一上台就說要“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期望台灣發展脫離大陸,“走出另外一條路”。2019年以來,隨著島內外政經形勢的巨變,為了自身的政治與選舉利益民進黨當局更是進一步升級反融合發展政策,嚴重加劇兩岸關係緊張局勢。

  雖然影響兩岸融合發展的因素複雜多元,包括經濟、社會及政治等方面,但在當前形勢下政治層面的障礙無疑最為突出。面對上述兩岸“融合”與“反融合”的對抗格局,準確把握客觀態勢,積極思考應對策略,對新形勢下有效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顯然十分重要。

  二、台灣當局反融合政策及其升級態勢

  觀察蔡英文上任以來針對大陸所採取的反融合發展政策,大致可以2019年為時間點劃分為兩個時期。

  (一)2019年之前相對謹慎的反融合政策

  2016年5月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不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使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的局面。為避免兩岸關係出現“地動山搖”局面,這一時期蔡英文當局對兩岸關係採取所謂“維持現狀”的模糊策略,因此,儘管採取了一系列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政策以服務於政治上“台獨”分離立場的需要,但其力度尚不十分強烈。

  其一,緊縮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合作的原有政策,如,停止實施馬英九時期有利於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政策;更加嚴格限制大陸資本投資台灣,拒絕大陸紫光集團入股台灣企業、阻擋立訊精密公司入股台灣電聲元件廠,在島內形成對陸資警戒甚至敵意的氛圍。配合《公司法》修訂,陸委會更強調要強化管制措施以遏阻陸資“違法”投資行為等。

  其二,推進“新南向政策”的實施,企圖以開拓東南亞與南亞市場來擺脫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蔡英文上任後不久就在“總統府”之下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隨後出台“新南向政策綱領”及“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期望擴大與東盟、南亞及新、澳等18國進行包括人才、資金、技術、文化、教育等的互動交流,逐步達成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的目標。①2017年度當局在新南向政策上編列經費預算44.5億元新台幣。在執行率低下、成效不彰的情況下,2018年度再擴大編列71.9億元,增幅達61.57%。②

  其三,反制大陸實施“惠台31條”。2018年2月大陸出台“惠台31條”,是大陸全面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台灣當局很快就做出反制舉動,3月提出“對台31項措施之因應策略”,刻意降低大陸惠台措施的影響力,並在相關領域“劃紅線”及“加強管制”,4月成立“因應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專案小組”,大力搜集、監控與追蹤相關情況,為反擊大陸、爭取對台問題話語權提供子彈。同時,在宣傳、法律、心理等多個層面大力反擊大陸的惠台措施。

  (二)自2019年起明顯升級反融合政策

  2019年年初習近平的重要講話闡述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這意味著兩岸關係已進入一個新時期,而剛遭受“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的民進黨當局備感壓力巨大,為了2020年的“政權保衛戰”,在兩岸關係方面走上更加激烈對抗大陸的道路,其反融合發展政策也相應進一步升級。

  1.切割兩岸科技產業關係,充當美國棋子。

  從2019年1月中旬起台灣當局公然追隨美國,打著“資訊安全”幌子,採取打壓大陸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一系列措施,先是官方色彩濃厚的“工研院”、“資策會”及“國研院”相繼宣佈阻絕華為設備使用內部網絡,緊接著“行政院”通過《“國防”產業發展條例》草案,規定未來“國防”產業的關鍵零元件,原則上原料不能來自大陸、香港及澳門。1月下旬“行政院”進一步宣佈要擴大禁用大陸製造的科技產品,接著發佈“各公務機關使用陸資產品處理原則”,其適用範圍,除“中央政府機關”外,可能還將包括“國營事業”及“地方政府機關”,同時,還準備公佈一份禁用大陸科技公司的黑名單。

  2.為政治目的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

  與馬英九時期主要出於經濟利益鼓勵大陸台商“鮭魚返鄉”不同,2019年以來,作為推動脫離大陸政策的一環,蔡英文當局以應對中美貿易戰為幌子,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行政院”出台“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2019-2021),提供客制化單一窗口服務,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政策,具體措施如符合資格的廠商將享有進駐“經濟部”開發工業區前2年免租金的優惠等,期望藉台商回台投資可形塑島內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供應鏈。據台灣“經濟部”統計資料,③截至2019年3月8日的兩個多月中,已有13家廠商回台投資案通過了“經濟部”資格審查,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74億元,預估可創造就業人數約4200人。此外,目前還有10家廠商已排定“經濟部”的聯審。以投資額來看已核準回台廠商的業別,電子資訊業所占比重最大,占總額的58.7%,主要廠商有智邦科技、亞旭電腦、台耀科技、廣達電腦等。

  3.推動立法程序針對性地反制大陸的融合政策

  在2019年2月開始的台灣“立法院”新會期中,“行政院”將提出的47案最優先法案中,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將管制台灣民眾到大陸領取居住證,規定領取居住證的台灣人必須向當局報備,且不得回台參選公職。此外,還將規定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前應舉行公投,並訂出條件與門檻。凡此種種,均是民進黨當局力圖從法律層面針對性地反制大陸的融合發展政策。

  此外,2019年3月以來,蔡英文當局還在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名義下,採取一連串反制大陸的融合發展政策的具體行動。3月15日台灣“國安會”以“有國安疑慮”為由,行文“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註銷註冊台灣網域的“關注31條”網站(www.31t.tw),企圖以封鎖手段切斷台灣民眾瞭解大陸的渠道。同日,台灣“內政部”對擔任大陸全國政協委員的台籍人士凌友詩開罰新台幣50萬元,試圖以所謂“法規”阻擋台灣民眾去大陸發展。

  三、應對台灣當局反融合政策的思路及措施

  蔡英文當局實施上述種種措施極力阻擋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一方面是想盡力割裂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繫,減輕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性,服務於其政治上“台獨”分離路線;另一方面則是企圖通過不斷挑釁大陸,製造兩岸關係緊張氣氛,以此騙取島內民眾選票,積纍其爭取2020年連任的資本。但這種破壞兩岸經濟社會關係的代價是傷害台灣經濟社會本身,這又不利蔡英文當局執政的穩定。在此背景下,大陸方面的應對策略應是,一方面在堅持一中原則基礎上繼續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符合兩岸和平統一的長遠戰略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儘量避免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合作的果實被堅持“台獨”立場的蔡英文當局所收割利用。因此,新形勢下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應有序、有度、有重點,充分把握好“市場性”、“民間性”、“單邊性”及“區域性”幾個面向。基此思路,應可針對性地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一)加大力度推進兩岸關鍵性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以半導體為核心的電子資訊產業係台灣支柱性產業,農業則是台灣關鍵性產業,二者均是多年來兩岸最密切交流合作的產業,因此也是維繫兩岸經濟社會相互依存最強有力的利益紐帶,新形勢下應加大力度推進這兩項關鍵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