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國中高風險區域清零 中國經濟將再次起航
http://www.CRNTT.com   2020-05-11 08:48:19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率先實現對疫情的有效控制,這對中國經濟有機遇也有挑戰,危中有機,若做好應對,可能機大於危。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自5月7日0時起,牡丹江市林口縣疫情風險等級由中風險調整至低風險,意味著全國中高風險區域全部清零,這對中國加速復工復產複業、恢復經濟建設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

  中國網發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袁正文章表示,一是恢復信心,穩定預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疫情終將過去,春暖總會花開!消費者將回歸平常心態,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市場需求將逐步恢復,這會穩定企業家預期,增強信心,安心發展。在災難經濟學看來,災難對經濟短期影響大,中期影響小,長期影響無。人類經受了一次次災難,甚至是可怕的戰爭災難,但終究不會停止前進的車輪。“非典”疫情對當時短期經濟造成了衝擊,但並沒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趨勢。

  二是要素配置更為順暢。疫情背景下,要素流通受到影響,如人員流動減少,高風險區域的人出行受限,一些地區對武漢及湖北、近期又是對哈爾濱方向來的人保持高度警惕。物流也受到影響,對高風險地區的車輛、貨物的檢疫檢驗加大了力度。中高風險區域清零之後,有利於各地健康通行碼互認,有利於全國物流恢復正常,提高市場配置資源要素的效率。

  三是“防疫生產”兩不誤重心向生產傾斜。目前階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基本上在98%以上,但復工不一定達產。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受制於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復工復產還有一定空間。教育事業等複業仍受制於疫情,很多大學還沒返校。中高風險區域清零之後,重心應進一步向生產傾斜。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年。加快經濟發展,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文章認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率先實現對疫情的有效控制,這對中國經濟有機遇也有挑戰,危中有機,若做好應對,可能機大於危。

  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逆全球化,在“新冠”肺炎科學攻關和疫苗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之前,逆全球化不可避免。國際性人員流動會明顯減少,道理很簡單,擔心感染病毒,也擔心輸入性疫情。國際商務活動、科技交流、留學生派遣都會受到影響。股神巴菲特認輸清倉所有航空股,說明對未來人員流動極不看好。逆全球化的不利影響至少有三,一是減少外貿,對中國出口不利;二是謹防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三是減少文化、科技交流,連奧運會、足球等國際性賽事都可以停擺。另一方面是國際關係的緊張局面,西方政客迫切需要轉移國內輿論關注焦點,化解民眾的疫情之痛,可能毫無道理地“甩鍋”中國,無端指責中國,這會造成國際關係特別是外交關係緊張,全球不確定性風險甚至軍事對抗風險增加,這不利於國內外投資。

  文章分析,全球性疫情給中國也帶來機遇,一是彰顯中國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顯著優勢;統一步調,全國一致行動,執行人員隔離,對戰勝疫情至關重要。全黨上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奠定了戰勝一切困難的思想基礎。制度優勢可以增強全國甚至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投資中國很可能成為未來的共識,這也是中國股市和樓市在疫情發生後保持堅挺的主要原因。

  二是疫情給中國深化改革帶來良機。國內外形勢可謂非常嚴峻,必須釋放改革紅利。改革對利益集團有影響,但在大局面前,改革阻力相對較小。疫情之下,中國必須創造更多內需,釋放更多活力,發揮中國大規模市場、大規模要素的優勢,應對嚴峻形勢有更多回旋餘地,確保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這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經濟體制優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