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裡尋往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3 00:37:22


黃埔軍校舊址(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王永雪)黃埔軍校這個響亮的名字,一直牽動著海內外無數中國人的心。它是國共合作的產物,是中華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勢力壓迫的體現;在艱難困境中成立,走過曲折發展的道路,為民族的解放作出巨大貢獻。在新世紀,繼承和發揚黃埔精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以“親愛精誠”為校訓,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也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

  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東省黃埔島興學講武,定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特命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代表,總教官為何應欽,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校務委員榮聘戴傳賢、吳敬恒、馮玉祥、閻錫山、何應欽、程潛、李宗仁、白崇禧、陳誠、龍雲等10人。

  6月16日,分省招生五百名學生,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致訓:今天開這個學校目的是什麼?就是從今天始把革命重新創造,校內學生為骨幹,成立革命軍,開創我們的革命事業,就可以成功,期望之深,責任重大。

  在長達14年的艱苦抗日戰爭中,黃埔軍人與日本法西斯進行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湧現出無數的抗日英雄。“黃埔軍校抗日群英書畫展”選取黃埔軍校第一至第七期具有重大影響的師生,包括黃埔軍校的締造者孫中山、廖仲愷,還有蔣介石、周恩來、何應欽、陳誠、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陳毅、左權、黃梅興、謝晉元、戴安瀾等黃埔軍校抗日將士進行藝術創作。

  黃埔軍校於1930年9月遷往南京,1937年8月遷往成都,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遷往台灣高雄鳳山。1938年校本部被日本侵略軍飛機夷為平地。現存的黃埔軍校舊址包括校本部(1996年重建)、孫中山總理紀念碑、北伐紀念碑等史跡。

  “台灣高校社團幹部抗日戰場故地歷史文化研修行”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主辦,以“勿忘歷史、共創未來”為主題。來自台灣政治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台灣交通大學、輔仁大學的19位高校社團幹部在8月30日至9月6日八天七夜時間裡,從廣州出發,經深圳,湖南長沙、衡陽,至河北保定、盧溝橋等地。通過實地參觀抗戰戰場舊址、抗戰主題紀念館以及與抗戰史專家交流座談等形式,更好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