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新聞交流文集出版 親歷者幕後故事精彩
http://www.CRNTT.com   2019-05-23 00:14:40


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原主任李安(中間)向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右)、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左)贈書。(中評社 林淑玲攝)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林艶)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海峽兩岸新聞交流30年紀念文集》2018年8月正式出版,50餘位兩岸新聞人及相關工作者回顧了兩岸交流30年來的難忘經歷並分享了作為親歷者和推動者所參與見證的背後的精彩故事。此書主編為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張銘清、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季星星,副主編為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原主任李安、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閻立峰。

  張銘清為此書寫序並撰寫《兩岸新聞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一文,張銘清在書中寫道,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交流中起步最早、影響最大、成效最顯著的領域。從1987年算起,到2017年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30年來,兩岸新聞交流伴隨著兩岸各個領域的交流,在營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的輿論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關係之所以有今天,兩岸新聞界功不可沒。與此同時,兩岸新聞交流本身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單向到雙向的過程。正如兩岸關係的發展一樣,儘管經歷曲折,但從總體來看還是不斷發展的。

  長期從事兩岸及港澳新聞交流工作,策劃並參與了多項兩岸及港澳地區新聞媒體交流活動的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原主任李安在書中梳理了兩岸新聞交流30年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他介紹道,1987年9月,台灣《自立晚報》兩位記者李永得和徐璐繞道東京到大陸採訪,成為1949年來首次到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1987年11月1日,中國記協負責人發表談話,歡迎台灣記者到大陸採訪,就此拉開了兩岸新聞交流的帷幕。自那以後,台灣各大媒體紛紛派記者來大陸採訪,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採訪項目無所不包。1990年9月24日,台灣《中國時報》採訪組在北京採訪了時任國家主席、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尚昆。據不完全統計,至1992年,到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累計超過2000人次。而由於台灣方面各種不合理規定的限制,到1991年8月份為止,大陸記者卻沒有一人能夠入島採訪。1991年8月,為採訪“閩獅漁事件”,新華社、中新社兩位記者隨中國紅十字總會人員赴台,成為1949年以後第一次進入台灣採訪的大陸記者。1992年9月,經過各方的努力,排除種種障礙,首批“大陸記者赴台採訪團”一行18人赴台灣採訪,正式開啟了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的大門。1994年,大陸方面審批同意台灣新聞單位不間斷派記者到大陸採訪(俗稱“駐點”)。2000年11月,台灣方面宣布開放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四家大陸媒體到台灣駐點採訪。

  台灣《自立晚報》兩位記者李永得和徐璐1987年9月從東京轉機繞道到大陸採訪,成為1949年來首次到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他們的破冰兩岸新聞交流,敲開了兩岸38年閉鎖的大門,轟動一時。國務院港澳辦原常務副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創會會長陳佐洱作為大陸方代表負責接待了二位記者,他在書中回憶道,那年秋天,台灣島上風傳實行38年之久的“戒嚴令”可能出現突破,原籍大陸省份的民眾有望獲准回到闊別了半輩子的家鄉探親。台灣新聞界當然反應靈敏,各家傳媒都在摩拳擦掌。《自立晚報》年富力強的老板吳豐山腦子靈活,處事果斷,搶先出手了一個秘密計劃:派記者搶灘大陸,公開採訪!現任“中央社”董事長、《自立晚報》原總編輯陳國祥在書中也回顧了李永得和徐璐二人是如何突破政治禁忌,克服重重困難從東京轉機來到大陸採訪的幕後細節。他說,最早的計劃是搭乘漁船到廈門外海,轉搭當時進行海上貿易的大陸漁船登陸採訪,但考慮風險太大才改為堂而皇之搭機經第三地前往採訪。二人順利抵達大陸進行為期14天的採訪,陳佐洱全力協助他們在大陸的採訪活動和人身安全。書中,陳佐洱透露,當時由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和樂美真同志具體指導工作,他謹記中央確定的兩條原則:一是自由採訪,李、徐想採訪誰,到什麼地方採訪,都要盡量滿足;二是確保人身安全。後來他才知道,這兩條是鄧小平同志定下的原則。雖然他們在返台後被台灣當局公訴違反法令,但最終還是被確定無罪。陳國祥認為,新聞交流是很單純的問題,不管哪一個社會,都應以告知、讓人民有知悉權為第一要務,告知人民關心的事務,若人民關心對岸事務,媒體自然會做大量報道;如果不能讓記者充分判斷、去進行採訪工作,就是官方對媒體的干擾,也是對人民知悉權滿足的干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