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新聞交流文集出版 親歷者幕後故事精彩
http://www.CRNTT.com   2019-05-23 00:14:40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海峽兩岸新聞交流30年紀念文集》2018年8月正式出版(中評社 林艶攝)
 
  1991年8月12日至24日,時任中國新聞社港台海外部主任的郭偉峰與新華社主任記者范麗青,因“閩獅漁事件”赴台灣採訪,成為兩岸相隔42年後首次訪問台灣的大陸記者,更是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乃至兩岸關係雙向交流的起始,被載入兩岸關係史册。據台灣《中華日報》董事長黃肇鬆回憶,他當時作為《中國時報》總編輯與副總編輯俞雨霖到停機坪通道接機,陪郭偉峰和范麗青走到海關,短短500米花了一個多小時,因為有100多位記者寸步不離地對他們進行“記者採訪記者”,讓郭、範兩人“寸步難行”。現任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作為當時的親歷者,在書中撰寫了《一位兩岸新聞老兵的人生價值所在》一文。他在文章分享了兩位大陸記者是如何成為歷史主角的,他說,我在台灣12天中的採訪言行,是本色的表露,沒有什麼矯飾,動之以情,才能獲得台灣最大的民心民意支持。這是他再次回顧首次赴台採訪時的最大感慨。他說,我們的本色有三,一是我們也是專業的記者,二是我們是同聲同氣的宗親,三是我們是傳播善意的種子。我深知,40年間的第一步,雖然是一小步,但是這一步一定要穩穩地走出去,因為在我們身後,是滾滾而來的兩岸大交流時代。不能因為我們的個人步伐而延誤阻礙了時代的進程!所以,我們這一次赴台採訪,不單純是一次新聞事件的採訪,更不是個人出風頭的時刻。我們是代表整個大陸記者的精神風貌,要讓台灣民眾產生好感,支持兩岸新聞雙向交流。所以,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要讓台灣民眾產生好感,以獲得台灣民眾的認同,是我們在12天里努力目標。現在回顧,我覺得我做到了,無愧歷史潮流。時任國家主席、對台領導小組組長楊尚昆評價他們的此次台灣破冰之行時是這樣講的:“這兩個娃不錯喔!”郭偉峰感嘆自己是兩岸新聞交流合作的在崗老兵,他說,無論如何,只要以和平統一為大政方針,兩岸關係的基礎就必須是以民心為基礎。以心比心,對台灣民眾要有真情實意,要對之以善,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本色。此後26年,我在兩岸新聞交流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勿忘初心,保持本色!

  當然,在兩岸新聞交流中,台灣媒體訪問大陸領導人的事件也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創舉。1990年9月24日,台灣《中國時報》採訪組在北京採訪了時任國家主席、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尚昆。台灣《中華日報》董事長、台灣《中國時報》原社長黃肇鬆是當時特派採訪團的團長,他在書中回顧了訪問楊尚昆前主席的幕後故事,分享了此次專訪的來龍去脈並揭露了當時規劃此次專訪的初衷。他回憶道,楊尚昆當時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本報特派採訪團,預計時間約40分鐘。最後,訪問時間為80分鐘,超出原定時間一倍。在綜合答覆中,他對我們提出的問題均有所觸及,只是有些答得多,有些答得少;有些詳細些,有些簡單些。總的印象是:他很能順應談話的氣氛,樂談健談而不以我們所提的較為尖銳的問題為意。台灣中評社社長、《中國時報》原副總編輯的俞雨霖是此次專訪順利達成的幕後參與者和推動者,負責與國台辦進行接洽溝通。他在書中也分享了他當時作為《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參與推動此次採訪過程中的整個經歷,他感慨道,在兩岸開始開始交流之際,能夠訪問到國家主席楊尚昆,尤其具有中共元老的身份,不論就媒體本身或新聞本身來說,都是一件兩岸關係上空前的大事。多年後,有一位大陸的媒體人告訴我,這個訪問是空前絕後的一個新聞事件,也是楊尚昆主席空前絕後的受訪事件,如今看起來,真是如此,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參與在這個歷史事件之中。此外,俞雨霖在書中還分享了他親歷的另外兩個新聞事件,一是新華社記者范麗青與中新社記者郭偉峰赴台採訪“閩獅漁事件”,二是新華社記者范麗青與陳斌華正式赴台駐點採訪,踏出兩岸新聞交流正常化的第一步。

  此外,還有很多參與推動兩岸新聞交流的工作者及新聞人都在書中敘寫了他們參與兩岸新聞交流30年歷程中的特殊歷史記憶,比如,國台辦秘書局局長楊毅也在書中揭露了《首批大陸記者赴台採訪始末》,國台辦研究局副局長、新華社港台澳部原副主任陳斌華分享了其駐點採訪經歷《我與台灣的“相看兩不厭”》,台灣中天電視台新聞部大陸中心主任特派員戴菉也分享了其在大陸駐點的心情,東森駐京自資深記者、東森電視台新聞部大陸中心副理在書中分享了《兩岸新聞交流卅年之我的兩岸婚姻路》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