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馬兜鈴酸致癌?養生謠言怎麼破?
http://www.CRNTT.com   2017-11-03 00:31:23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網評:馬兜鈴酸致癌?養生謠言怎麼破? 

  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曉亮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科普界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說,脫離劑量談毒性,純屬耍流氓。比如“謠言粉碎機”等一些知名辟謠類賬號,經常要反覆重申這一點。

  當然,主要是普及一些科學常識,比如電磁、微波、基站輻射影響,比如某些常見食品添加劑的食用分析等等。肯定不能指望民眾科學素養,一夜之間暴漲到,可以和科普作家比肩。看到各種媒體“求真”、“較真”、“實驗”性質欄目,長年在這類問題上投入不少精力,就能感覺到,民智的開啟,是一個緩慢而曲折的過程。

  迂回,但是有效。至少那種朋友圈“養生謠言”,在這種全民性辟謠面前,會漸次減少。可能先是資訊接受有限的父母,一驚一乍轉給子女,然後子女被轟炸煩後,也會將辟謠科普信息,轉回去反擊。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常見的謠言騙術,基本都難再存世。

  最怕的是,那些日常注意不到,甚至我們早習以為常的一些盲區,也隱藏著莫大風險隱患,防不勝防。比如,一個拗口生僻的“馬兜鈴酸”,最近就又攪動江湖。一般人可能都分不清這是個化學還是醫學名詞。只知從“1類致癌物、肝癌殺手之一?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食藥監總局:肝癌與馬兜鈴酸有無直接關係尚待證明”(10月31日《新京報》《中國醫藥報》)這類標題看,這是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而科學和醫學界又尚存爭議的物質。

  說“又”,是因為馬兜鈴酸的毒性爭議,並非首次引起關注。它在十幾二十年前,就被列為1類致癌物,被多國禁用。而國內,也曾數次掀起討論,每次都是在一些藥品特別是中成藥,被疑有毒副作用時,馬兜鈴酸這個名字就會不時閃現。

  最近一次,則是世界權威醫學期刊的封面論文,再提“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相關性。之所以樣本調查集中亞洲各地,可能是因歐美早已對其有禁令,而東亞地區的中藥傳統,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有數十種。

  數據能說明問題,而作為主管部門,食藥監總局回應,“鼓勵科學界進行研究和探討。食藥監職責是確保藥品安全有效,我們要根據人們對藥品和疾病的認識,及時調整完善監管措施,確保公眾健康。”

  這應該是務實的態度。承認“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歡迎學界探討,以及輿論關注,最主要的是,“人們對藥品和疾病的認識”會隨之變化。真理越辯越明。若說以前有忽視無視,現在顯然是正視重視。十幾年來,我們的“限用”是調整藥材適用部位,選幾乎不含它的根莖,案處方藥管控,進一步明確風險警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