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誠法師答中評:水有源頭方能行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1 00:32:15


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圖中)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等,圖為學誠法師在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中,欣然答應現場多位佛教信徒的合照要求。(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徐夢溪)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等職務。他專注於探索佛教教義和現代佛教制度,把弘揚佛法和佛教教育作為畢生志業。

  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將於12日在京舉行,屆時學誠法師將出席。日前他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中華文化的信仰特質集中體現於心文化。“水有源頭方能行遠,草木有根方得滋長”,台灣地區文化之根、信仰之源、民族力量之本是中華傳統文化。佛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繫兩岸的深厚精神紐帶。兩岸佛教的交流合作,能夠增強兩岸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也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

  問:您現在的工作主要致力於哪些方面?

  答:現在是一個全球化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時代。中國佛教應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讓佛教文化與時代脈動相呼應。因此,我的工作主要圍繞中國佛教的當代使命展開。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對佛教教義及精神進行現代闡釋。其中包括:符合時代發展的佛教新理論、新觀點的提出;佛教經典的校勘、注釋、白話翻譯與外語翻譯;三大語系佛教義理的研究匯通以及完整佛學體系的建立;佛教與西方文化的對話交流、互鑒研究。

  二、對佛教制度的現代探索。佛教的制度建設決定著佛教在現代社會的存在方式。唐朝“馬祖開叢林,百丈立清規”,奠定了之後千餘年的佛教社會生存形態——農禪並重。而在現代工商業、信息科技社會,怎樣確立佛教道場與團體的新型社會形態,需要戒律與現代管理制度的結合。

  三、對佛教現代弘法方式的新探索。佛教不僅要生存發展,還要發揮其社會價值和文化影響力。因此可充分運用現代新媒體手段和現代人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文化傳播方式,弘揚佛教慈悲智慧、向上向善的積極內涵。

  四、對佛教人才的培養。按照“依戒攝僧,以僧導俗,僧俗配合”的思路,大力培養僧俗二眾學修、弘法人才。嘗試建立系統全面、次第有序的僧俗學修體系,逐漸摸索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

  五、推動包括佛教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復興並走向世界。其中也包括了兩岸佛教文化交流合作、對世界華人信仰需求和文化歸屬的契應、對亞洲文明的聯合融通、對世界文化的啟示引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