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周志杰:台灣須還原被汙名化的中國意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5 00:47:11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杰。(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記者 張嘉文)第二屆京台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文化視野下的台灣發展與兩岸關係”研討會4日在台大舉行,上百名兩岸學者先後齊聚。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杰在會中表示,台灣青年不是天然獨而是天然台,是認同本土文化的小確幸,目前台灣執政當局刻意去華化,推動再華化過程,要還原被汙名化的中國意象,建立青年較客觀的兩岸關係,讓他們知道對岸是威脅,也是個機會,這也許是兩岸青年交流撥雲見日的新途徑。

  “京台學者共研會”由台灣大學國發所主辦,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台灣絲路文化協會合辦,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聯會大學等協辦,去年在北京舉行,今年移師台北。“文化視野下的台灣發展與兩岸關係”於3、4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行研討會。

  4日研討會第一場主題是“台灣發展的當代文化脈絡與前瞻”,主持人之一的周志杰發言指出,他在台南市生活,台南是重視中華文化傳承跟繼受的地方,卻也是對兩關係在政治層面上最疏離跟對立的地方,因此文化是不是共同銜接未來兩岸關係撥雲見日承接的紐帶,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周志杰說,他從青年視角來看,文化是兩岸聯繫甚至未來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任何政治操作去割裂,是去除不了兩岸血濃於水的關係,但這四個字,對台灣、香港、大陸三地年輕人的意義,跟上一代的人有不同意義,也就是說,血濃於水的含意是不是已吸引不了兩岸三地年輕人?

  探討原因,過去兩岸的文化交流,中華文化作用過分的被綑綁在兩岸政治分歧跟對立中,也就是都從疆域性主權爭議視角,把文化認同上綱到政治認同層面,特別是有心的政治勢力,會把文化傳承跟繼受,轉變成操作政治認同的一種工作,兩岸三個政黨多少在過去現在跟未來都有這樣嫌疑。

  周志杰強調,這樣的工作就讓過去文化交流,即便認為是從民間社會由下而上,但似乎都是跟兩岸互動勾勒路徑由上而下的交流,由經入政過程中忽略的社會互信,包括兩岸關係,社會互信最根本紐帶就是文化。

  周志杰認為,文化需要橫向拓展,從年輕人視角來講,怎麼充實跟拓展兩岸三地年輕人共同文化元素,文化創新除了傳統文化藉由文學、宗教、藝術、生活習俗,是不是能加入通俗文化或流行文化。

  兩岸因分岔的去殖民歷程,從1895年開始,分別繼受不同的外來文化,一方是社會主義一方是傳統文化加上資本主義文化,這樣的文化加上制度上差異所形成的制度差異,文化繼受所造成的兩岸文化上差異,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兩岸文化交流需要融合的元素。

  周志杰提到,縱向拓展上,台灣年輕人不是天然獨而是天然台,認同本土文化的小確幸,當成守勢的文化,去抵抗他認為在制度上,或各方面還不能認同要被歸屬於其原始的中原文化,兩岸文化交流如能創造兩岸青年人面對當下全球化衝擊的生涯、生計、生活,連結在文化紐帶上,面臨共同的問題,讓兩岸青年能產生共同的歸屬感跟親近感,便能讓兩岸年輕人有相濡以沫的感覺。

  周志杰最後說,目前台灣執政當局刻意去華化,更要推動再華化過程,還原過度被汙名化的中國意象建構,建立兩岸青年較客觀的兩岸關係,讓他們知道對岸是威脅,也是個機會,台灣不是台獨,中華也並非中共,用這樣的一種論述,對兩岸年輕人磨合過程中有揮灑創意的空間,有參與感,這也許是兩岸青年交流撥雲見日的新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