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關注:兩岸專家在京共議中華文化精髓
http://www.CRNTT.com   2018-12-12 00:28:41


 
  台灣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餘元傑在《南台灣台南地區儒學的推廣創新與兩岸交流—以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為例》文中指出,其實台灣地區對於中華文華的傳承與發展,一直都是教育界與文化界的努力目標。以南台灣台南地區而言,雖然地方政治是綠營近三十年的長期執政,但是身為全台首府的文化古都,明鄭時期即已建立台灣第一個孔廟,與中華文化的關連傳承,深刻印畫在人民心中,論及台南,文化上全台首學的印象就油然而生。當此之時,看看台南地區儒學的推廣創新以及在兩岸間的交流,特別具有意義。他建議,要吸引年輕族群和校園學子親近儒學,校內或可與多媒體系等合作,以儒家底蘊及故事為主,藉由新科技之動畫等,儒家典範得以代代相傳永垂不朽。校外亦可主動與孔廟或社區文化團體,配合節慶舉辦相關活動,令民眾在儒家文化潛移默化下,淨化社會風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褚靜濤在《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一文中回顧了兩岸漢字簡繁體使用分化的歷程,指出在馬英九任內,兩岸相關部門未能就繁體字、簡化字之爭達成共識或意向,只得擱置爭議。褚靜濤指出,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對共同價值觀的自我傳承,繁體字與簡化字是前後關係、衍生關係、兄弟關係,具有共通性,不是非此即彼。繁簡之爭僅僅涉及到部分漢字的書寫與適用,不應上升到意識形態,無端攻擊對方。台灣不可一味強求中國大陸使用繁體字,這樣做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心生芥蒂,事與願違,欲速而未達。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鄧文金探討了明清時期漳台宗族家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以及漳台家族活動和社會生活。鄧文金指出,漳台兩地的宗族家族文化及其觀念雖然隨著時間流逝而有所淡化,但是歷史積澱下來的觀念與思想並沒有因此蕩然無存,相反依然頑強地流傳下來。這些思想觀念既凝聚著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包含著炎黃子孫源遠流長的愛國愛鄉傳統,並且以代際傳播和人際傳播的方式,不斷傳遞給下一代。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閩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林曉峰和閩南師範大學教師曾萱探討了如何以閩南文化為共同文化載體推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文章指出,兩岸心靈契合需要文化引領,閩南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文化交集,在凝聚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增進兩岸同胞彼此感情,喚醒兩岸共同的傳統文化記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可通過中華文化,特別是閩南文化來凝聚兩岸民心、引領兩岸未來,透過兩岸共同發展營造共同生活方式、形塑共同價值觀念,促使兩岸同胞情感趨融、價值趨近、認同趨合、潮流趨同,逐步打破“台灣命運共同體”狹隘意識,建立“兩岸命運共同體”價值追求,並且使之成為兩岸閩南鄉親公認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文化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