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台灣文學的抗日意識與原鄉情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30 00:56:09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廈門10月29日電(記者 臧涵)29日,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國務院台辦《兩岸關係》雜誌社等主辦的“台灣文學的抗日意識與原鄉情懷——紀念台灣光復70周年”研討會在廈門大學拉開帷幕。開幕式後,兩岸學者們分別發表了主題演講。
  
  台灣作家葉芸芸發表題為“時代的印記——葉榮鐘1974年美國之行”的演講。葉芸芸回憶道,早在父親投身抗日民族運動之前,從在鹽埔與蔗糖會社的工作經驗,已經深刻體會殖民地人民受盡剝削的真相,而做為矢內原忠雄撰寫《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一書在台灣考察時的向導以及學生,更是深刻認識到殖民主義的壓迫與剝削是整體性的,或許我們可以說,父親的抗日民族意識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原鄉情懷,還有更多來自真實生活中的體驗與磨練。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優聘教授許俊雅向大家介紹說,台灣文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與中國文化文學的關係千絲萬縷,每份報刊都承載了相當多中國文學作品,如《台灣文藝叢志》之於《小說新報》,《台南新報》之於《小說叢報》,《台灣日日新報》的涵蓋範圍則更廣。

  許俊雅表示,《小說叢報》是當時頗受青睞的刊物,除黃旺成先生日記紀錄其閱讀《小說叢報》,《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三六九小報》、《孔教報》也刊載不少《小說叢報》上的作品,更特殊的是《小說叢報》是目前所看到的中國報刊刊載最多台灣人作品的刊物,如王鬆《台陽詩話》連載、菽園《贈王友竹處士序》、(林)輅存《台陽詩話跋》、連橫《友竹五旬壽序》、《鄭慧修女士傳》及友竹《詩選》等,展現了當時兩岸文學作品的互涉與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