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兆玄語中評:台灣去中華文化是很嚴重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1:00:29


劉兆玄(右三)接受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右二)、總編輯林淑玲(左二)、主任記者倪鴻祥(左一)、記者張嘉文(右一)專訪。(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4日電(記者 張嘉文)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11月中將應北京大學之邀,赴北京出席“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他在行前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台灣去中華文化是很嚴重的,要去掉原來文化的核心,要用什麼去取代,是因為政治的原因而要去中國化、去中華化,就不符文化的本質,如果用強硬方式,那不就和文化大革命一樣,這是台灣應該思考的問題。

  劉兆玄1943年生,湖南衡陽市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行政院長”、台灣清華大學、東吳大學校長、“交通部長”、“國科會主委”等職。

  劉兆玄在台北中華文化總會接受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總編輯林淑玲、台灣中評社主任記者倪鴻祥、記者張嘉文專訪。

  對於兩岸文化交流的實踐,劉兆玄表示,他覺得可以做的事很多,譬如文創,而他為何會參加“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就是想把理念讓更多人理解加以探討,中國是一個經濟上崛起的大國,但是要變成大國,必須在全球文明上有重大貢獻,不然只是個製造業大國,是消費品的賣場,要做到這件事情,就要回歸到自己的文化領域和精髓,找到什麼東西能對全球有貢獻,如對自己文化的省思,和世界全球重要的思維結合等等,很多工作可以做。

  至於台灣,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又有其他文化融合的經驗,雖然台灣小,但劉兆玄認為,有些地方台灣是先行者,也是一個催化劑,但催化劑就是要接觸,不接觸就沒有影響。

  中評社問,台灣目前面臨的,復興中華文化和去中國化之間的問題在哪?劉兆玄指出,這兩者本身就是矛盾,對台灣來講,要思考的是,去中華文化是很嚴重的,要去掉原來文化的核心,要用什麼去取代,文化雖會自己找到一條路,問題是,假如一開始是因為政治的原因要做的,就不符文化的本質,如又用強加的方式,不就和文化大革命一樣,這是台灣應該思考的問題。

  劉兆玄舉例,他在南部某大學演講時,講到中華文化,有學生提問,為何要講“台灣是一個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為何不講“是一個有中華特色的台灣文化”,此問題一出,台下很多人很多鼓掌,表示大部分人都這樣想。

  劉兆玄說,當時他回答,這是一個比例原則,假如文化特質和內涵百分之80是中華文化,20是其他文化相互作用,那說這是個有台灣特色中華文化是對的,相反的話,百分之80是台灣本土,只有20是中華文化,才應該說是有中華特色的台灣文化,而當天台下學生是可接受此說法,事實上這是一個比例原則。

  劉強調,當你今天講的是華語、寫的是漢字、拜的是媽祖,食衣住行所有習慣,過的節慶風俗,這些東西表列出來,可以顯示出來我們受哪些影響,節慶現在很多受西洋影響,如聖誕節;萬聖節、西洋情人節,台灣當然也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如用語、飲食、穿著、時尚等等,可最後仍然會發現,跟文化最基層的東西還是跟中華文化有關。

  中評社接著追問,台灣之前歷經8年有一波強大的去中國化,如果再經一次怎麼辦?

  劉兆玄說,他相信還是會再來一次,但有些東西已經內化去不掉,能去掉的只是政治上,但還是會影響更年輕的一代。但他覺得,假設台灣執政者之後朝去中國化推動,畢竟台灣是多元社會,像中華文化總會,還有些其他的推崇中華文化的協會等民間組織,還是會舉辦很多活動,政府能做的只是改教科書之類。

  他指出,台灣要去中國化,就像當年做很多文字表面工作,但過了就過了,影響這一代人較少,但對下一代影響很大,如閱讀漢文能力、國文程度愈來愈差。劉兆玄強調,有這些主張的政治人物有無想到,去中國化要想到的是拿掉後剩下什麼,因為要講什麼道理時,大家會發現,那些孔子都講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