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曹貞華:閩高校是兩岸音樂學學術研究橋頭堡
http://www.CRNTT.com   2019-07-02 00:13:52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張爽)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曹貞華在第七屆“兩岸文教發展論壇”上表示,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和突破,尤其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簽署,兩岸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實現“三通”。由此,兩岸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代,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為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帶來新契機。福建、上海、北京等地高校相繼開展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一系列有關活動,以學術研討會和論壇形式為主。其中,福建高校在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曹貞華舉例說,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學術活動,側重對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進行深入探討;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則關注兩岸歌仔戲音樂研究,針對歌仔戲源流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又如,泉州師範學院舉辦的學術活動,側重對南音進行專題探討;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舉辦的學術活動,則側重探討兩岸音樂創作,並以“鮑元愷的音樂創作”進行專題研究。

  曹貞華介紹了“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個案研究。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結合其在音樂創作領域的優勢,加深兩岸音樂創作領域交流,在推動兩岸音樂創作學研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4年1月4日—5日,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發起,台灣南華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學院等閩台多家高校共同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音樂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行。

  曹貞華說,本次論壇主題為“鮑元愷的音樂創作”。鮑元愷系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他曾先後九次赴台訪問,在南華大學擔任教授,在台中舉辦作曲研習營,在台北、高雄等地舉辦作品音樂會,在花蓮、墾丁等地參加學術研討會,他走訪、考察台灣諸多地域,並以其在台灣的親身感受,創作了管弦樂組曲《台灣音畫》,展現了無法隔斷的兩岸情緣。與會專家就鮑元愷藝術風格形成的家庭淵源、教育環境、社會背景,以及由鮑元愷作品創作展現的精巧的整體構思,多樣化音樂技巧表現,作品演出對兩岸音樂創作學交流產生的深遠影響展開深入探討。

  曹貞華表示,以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泉州師範學院和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為代表的福建高校,以其在兩岸音樂學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基礎,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進行全面考量,努力整合現有研究成果,並不斷拓展深入。福建高校在推動兩岸音樂學學術研究的同時,積極發揮了福建在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中的“橋頭堡”作用,營造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氛圍,不斷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提高交流的質量與實效,加強縱深合作,注重在兩岸音樂學學術交流中呈現出的差異,並進行比較研究,進而提升中國音樂文化的競爭力,拓展兩岸音樂學學術研究視域,引發音樂學界對前沿問題的深入思考,擴大中國音樂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