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垃圾分類熱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7-14 05:04:47


上海市靜安區永興小馬路,幹垃圾專用收集車將幹垃圾清運走,濕垃圾則等另一種收集車來清運。(圖片來源:齊魯晚報)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中國逐步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作為率先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的城市,上海從7月1日開始實施垃圾分類,首周一共開出罰單199張,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也在立法或修法的路上;另據中國官方消息,46個重點城市正在加快垃圾分類的各項環節建設,將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美國《僑報》7月9日載文《中國垃圾分類熱的冷思考》,文章說,垃圾分類在很多中國人身上是割裂存在的,一方面是觀念上的人盡皆知,一方面卻是行動上的勉為其難。當垃圾分類以強制方式真正“闖入”生活,處在磨合階段的上海人,才發現繁複的垃圾分類足以把人“逼瘋”,於是出現了“豬試吃法”等兼具民間智慧和幽默的分類法,也算是一種苦中作樂。

  從環保和文明的角度看,沒有人會反對垃圾分類的必要性;但是從經濟高效的角度看,對當前垃圾分類“硬約束”的執行效果、社區居民的微詞建言“兼視兼聽”,有助於垃圾分類這個大工程在中國推行得更加順利穩當。

  一是垃圾分類是不是越細越好。根據上海官方的標准,類別主要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幹垃圾,此外還有大件垃圾、裝修垃圾、電子廢棄物等。幹垃圾與濕垃圾并不是簡單的幹濕之分,即便是濕的塑料袋,也要瀝幹放在幹垃圾裡,而紙巾即便濕了也是幹垃圾。有人曾將一頓家庭用餐的剩餘物分類,分出了貝類外殼、魚骨頭、豆莢、水果果核果皮、易拉罐、紙巾等衆多類別,耗時耗力,驚煞網民。

  全世界最繁複細致的垃圾分類毫無疑問是在日本,但這建立在日本有衆多家庭主婦的基礎上。中國的家庭大多是上班族,不少還是“996”員工,用在家務的時間上屈指可數,在垃圾分類上并不具備專業能力。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近期刊發的一篇文章提到,每人每天哪怕只用5分鐘進行垃圾分類,匯總到全上海,每年合計7.3億小時,按標准工作時間算,損失時間相當於36萬個全職職工全年的工作。可見,時間成本相當之高。

  二是垃圾分類依靠“強監督”是否合算。當前上海垃圾分類的推廣,是建立在強效監督的基礎上的,包括來自執法機構的監督和來自社區志願者的監督。據統計,7月1日至6日,上海城管執法機構共出動執法人員17800人次,開展執法檢查9600次;街道居委會、小區物管以及紅袖章大爺大媽則幾乎成為每個段子裡的“常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