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新時代春運 不再“人在囧途”
http://www.CRNTT.com   2020-01-11 00:12:12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張爽)關於中國的“春運”,最形象的比喻是“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人數多,時間緊,難免不會出現“一票難求”和“人在囧途”的困境。在國新辦舉行的“2020年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發布會上,筆者看到,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科技不斷進步、服務不斷細化,今時“春運”已經不同於往昔,回家過年的人們更有可能享受的是幸福方便的旅途。

   首先,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直觀地體現在這條回家的路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介紹,2019年全國新投運的鐵路里程達到了8489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到5474公里,很多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都通上了高鐵;2019年新改建、擴建的公路33萬公里,多條骨幹高速改擴建完成通車;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上了硬化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工程正式投運;原定兩年內基本取消的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任務,2019年一年內已全部完成;ETC用戶超過了2億,平均使用率超過70%。

   其次,科技的進步為“春運”的旅途帶來了更多舒適、便利。手機購票對在中國內地生活的百姓來說已經是一件平常事,許多人也體驗過“刷臉進站”的方便快捷,12306推出的“候補購票”服務收獲不少民眾點贊,民航推出了自助服務、電子客票,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優化了一個又一個“春運”的細節,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讓回家的旅途不再充滿艱辛。

   第三,服務的提升讓“春運”的旅途充滿溫暖。筆者在發布會上注意到一個細節:趙辰昕介紹,各級工會組織開展了購票、包車等相關服務,還為“摩托大軍”提供沿途服務。“摩托大軍”曾經登上媒體的版面,講的是一群騎摩托車從打工地回家過年的農民工,他們或者是買不到回家的車票,或者是想省錢,需要連續騎行數個小時返回家鄉。交警、工會、志願者在“摩托大軍”經過的公路沿線,為他們發放熱水、面包、應急藥品等,保障他們回家的旅途平安、順利。“春運”中這樣充滿溫暖的細節比比皆是,比如鐵路售票系統優先為老年人配售下鋪車票,為兒童配售與同行人相鄰的席位。

   “春運”一詞最早出現於1980年,改革開放之初,人口流動限制放寬,人們離開家鄉,去遠方追尋更美好的生活。40年來,中國人的春節回家路從“人在囧途”的艱辛,到“刷臉進站”的方便快捷,正是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的最好體現。而國力增強、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大多也是40年前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離開家鄉背上行囊,去求學、去打工、去創業的人們創造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四十年“春運”回家路的變化已經證明,通往美好未來的路就在我們腳下,機遇就在我們手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