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明勛解析港台社會抗爭運動聯繫與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4 00:26:03


楊明勛。(中評社 莊恭誠攝)
  中評社澳門3月14日電(記者 莊恭誠)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楊明勛,日前在出席由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辦的“旺角騷亂對港澳政治生態影響”研討會時,以“港台兩地公民運動與國家認同危機”為題,從國家認同的視角探討港台公民運動的影響。

  楊明勛指出,當代台灣的公民運動,有別於過往傳統軍事管制之下及剛經歷民主轉型時期的政治抗爭與社會運動,其訴求往往凸顯社會問題,並盡力以打動公民社會絕大多數群體的共鳴為策略目標,以期能帶動龐大的抗議人潮,通過集會遊行的街頭示威方式,喚起政府部門的正視,再視情形來決定是升高對抗態勢或解散。

  與台灣不同,楊明勛認為香港的公民運動大多直指特區政府。而當面對面與政府進行對抗時,在主權回歸與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制度的抗爭不能滿足香港民眾的政治訴求,擺脫中央政府在法制上的控制,才是他們的目標。

  楊明勛表示,此時台灣作為民主轉型的地區,對於香港的社會抗爭具有很大的啟發,而不少“台獨”激進份子,也樂於“輸出台灣經驗”予香港的社會運動者。這其中除了道德意義上的普世價值之外,能夠干擾“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並且令大陸因治理香港問題而焦頭爛額,對於台灣繼續“維持分離現狀”而言,具有戰略性的動機。

  此外,楊明勛還提到因受到英國殖民時代的影響,港人對於英語的使用及與國際接觸的程度,遠高於台灣民眾。他認為社會抗爭的聯繫搭配互聯網的使用,令香港的公民運動更能得到西方國家在聲勢上與實際上的支援,也容易形成國際議題,令中國內部事務國際化,成為西方國家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突破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