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文化認同角度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
http://www.CRNTT.com   2018-08-05 00:57:42


從文化認同角度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
  中評社╱題:從文化認同角度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作者指出,民進黨當局上台以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陷入空前緊繃狀態”。面對當前的兩岸關係局勢,加快推動兩岸全面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尤其是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就具有了更重要的現實性和緊迫性。在實現兩岸青年心靈契合的眾多路徑中,推動文化認同是最佳路徑之一。由於種種原因,兩岸同胞長期分離,但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且早已滲透到台灣同胞的思想感情、社會道德和生活習俗之中。因此,從文化認同角度促進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能夠真正形成“兩岸一家親”的濃厚氛圍,逐漸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觀念,促進青年中國認同的形成與凝聚。

  一、文化認同是實現心靈契合的最佳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習總書記運用“心靈契合”一詞準確而形象地表達了大陸對兩岸關係秉持“一家親”理念的執著追求。

  從兩岸統一的內容來看,兩岸統一包括了“形式統一”與“心靈統一”,這意味著兩岸統一既有結構層面的統一,也有內核層面的統一。從國家統一的目標設置來看,實現心靈統一的關鍵是要爭取人心,而達成爭取人心的目標要依靠心靈契合。心靈契合既是一個心理學概念,也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從微觀層面的角度來看,心靈契合強調的是人們心靈之間的默契與配合,相互之間能產生共鳴,最終在行動上達成一致;從宏觀層面的角度來看,這涉及相關群體、族群的歷史文化與時代背景,也就是每一個群體與個體都受到相同歷史文化的影響。歷史文化是一個較為宏觀的符號,對個體認知與行為具有較強的整合與約束力。就兩岸同胞而言,兩岸有著相同的歷史文化與情感認知。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有基本相同的大背景。

  在實現心靈契合的各種路徑中,推動文化認同是較容易實施也能夠起到較大效果的一條路徑。文化認同指向於群體的思想文化、藝術成就、道德規範與風俗傳統。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由於具有相似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與文化藝術,在不同歷史階段也都各自推行過傳承、復興中華文化的文化教育政策。在兩岸關係中,青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與希望。兩岸青年不僅是未來兩岸之間的重要紐帶,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生力量,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群體。相比其他群體而言,兩岸青年都屬於新世代群體,他們同樣熱衷於使用社交媒體、觀看同樣的電視文化節目、喜愛共同的娛樂明星。這些基於現代文化元素的共同性,使他們的共同語言日益增多,彼此隔閡日益減少,加上他們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更容易在相互交流中產生共鳴、催生融合,因此兩岸青年在文化認同方面容易產生共識 。

  中華文化作為兩岸社會的最大交集,可以成為當下跨越民眾心理“海峽”的最佳使者。兩岸既應在青年交流中發掘中華文化的優秀資源,傳承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更應以文化認同的建構為契機,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深化對於彼此社會環境的瞭解,在潛移默化中調整彼此的認知、擴大共識,彌合兩岸青年認同之間的裂痕,逐步走向心靈契合。

  二、文化自信是增強文化認同的源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從整個世界的發展來看,我們會發現文化的自信心與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總是密切相關的。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現在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得到相應的提升。海峽兩岸既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新時代快速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文化的擴展與創新,因此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

  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龐大文化體系。對於這個龐大的體系,我們應當依據歷史和邏輯相結合的方法,採取科學分析的辯證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優秀的傳統文化本就根植於兩岸人民的血脈之中,近幾年,大陸青年開始熱衷中華文化的“國學”經典,大陸出現了各種“讀經班”及民間書院,這是青年對傳統文化態度轉變的標誌。相對於大陸青年“國學熱”現象,台灣民間則從來沒有“冷”過。孩子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有著比學校教育更豐富的國學內涵;社會也通過舉辦“國學”啟蒙班、暑期育樂營,弘揚民族節日,保護文物古跡,祭祀祖先英烈等,將祭孔、讀經、中元普渡、放天燈、蜂炮等融入台灣青年的日常生活,伴隨其成長的全過程,各種宗廟文化更是頗具台灣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

  時代創新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體現。近十年來,華語影視文化呈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在電影方面,大陸電影市場已經達到500億元以上的規模,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製作方面,大陸每年的產值已經超過千億元。2013年,台灣當局宣佈開放大陸綜藝節目赴台後,大陸綜藝節目就以旋風之勢迅速在島內形成氣候。當年,台灣中天電視台購買播出《中國好聲音》,首播以0.88的好成績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0.77),收視排在第一位。隨後,八大電視台、TVBS-G台也相繼播出大陸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都有著不錯的收視率。2017年愛奇藝豪擲2億元人民幣打造的《中國有嘻哈》,連續17天高居微博網絡綜藝節目排行冠軍,也在台灣掀起收看熱潮。節目中一句“你有free style嗎”,更成為兩岸年輕人最夯的用語;連嘉義縣長張花冠為行銷梅山太平雲梯拍攝的影片中,也跟風用了“free style”的嘻哈梗。2018年優酷的《這!就是街舞》依然在台引起熱議。大陸影視、綜藝節目之所以完成了在台灣的“逆襲”,正是大陸文化創新的自信體現。

  三、增強兩岸青年文化認同的對策

  一是改善中華文化的影響方式,塑造兩岸青年“共同情感”。

  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青年情感與認同的重要紐帶,兩岸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鄉土文化與社會文化,提供了諸多有利於增進兩岸青年情感與認同的文化資源。兩岸應進一步完善文化資源對青年的影響方式,強化文化影響在塑造青年共同情感中的關鍵性作用。首先,應在廣泛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資源的同時,提高對民間文化、社會文化、生活文化與青年族群文化的重視力度,積極發掘日常生活中有利於增進兩岸青年情感與認同的文化元素,發揚兩岸各自的文化特色,以現代多元文化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其次,應進一步改良文化符號的呈現方式,改變單純的參觀、旅遊式交流,拓展文化交流的渠道與形式,尤其需要重視文化資源在社會生活細節中的表達與呈現,將經典文化的傳承融入教育、藝術、影視、互聯網、新媒體等與兩岸青年日常生活與切身感受息息相關的社會領域之中,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青年施加文化影響。

  二是進一步挖掘兩岸歷史和文化聯繫,構建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認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向心力的動力之源,是國家認同最深厚的根基。兩岸青年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繫、情之相融,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願景,這種廣泛的共性為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條件,由青年組織牽頭,文化、教育等相關部門提供指導和保障,與台灣大中學校聯繫,定期定時,雙向互動,以建立興趣協會、學生社團聯誼等形式,開展語言文字、傳統文化、歷史源流、民間習俗、傳統技藝等展示與學習活動,使兩岸年輕人切實感受到“兩岸一家”的身份認同。為了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除認真研擬交流項目的實施方案外,有必要增加體現兩岸共性的內容和互動環節,使用台灣青年易於接受的形式和語言,結合文化、旅遊、遊戲、聯誼、表演等形式和載體,提高交流的深度和精細化水準,使兩岸文化交流實現制度化、規範化,構建起長效交流的平台。

  三是以共同構建全球華語文化創意中心為目標,持續深化兩岸文化產業交流。

  兩岸文化產業交流領域不斷擴大、模式逐步豐富、關係日趨緊密,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內容主體。兩岸的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存在著巨大的互補空間,在區域產業一體化、區域性市場發展等基礎上,共同承擔著中華文化當代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產業重任。作為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創意元素深植於文化產業的研發、行銷、管理、孵化等各個環節,對文化產業化舉足輕重。中華文化的復興是兩岸青年共有的歷史使命,構建全球華語文化創意中心,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可以攜手共創的事業。創意是台灣文化產業優勢和經驗較為明顯的地方,兩岸文化產業交流覆蓋了文化產業的絕大多數主題,深化以創意為核心的交流,著眼於共同構建全球華語文化創意中心,主要聚焦兩種文化產業類型: 一是新興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產業內容交流,如網絡遊戲、動漫、廣告等; 二是工藝美術、出版產業等傳統文化產業的現代轉型。

  四是建立新媒體視頻交流渠道,打造兩岸青年影視文化傳播圈。

  由於目前大陸對於訪問Facebook、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有一定限制,兩岸青年在新媒體上的交流還不那麼順暢。針對這種局面,大陸可以發揮文化和資源優勢,以大陸為主導,打造一個新媒體視頻交流渠道,同時吸引台灣青年訪問大陸的新媒體平台,與大陸青年進行交流。由於大陸具有廣大的市場,能夠培育起實力雄厚的新媒體視頻平台,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不僅獲得大陸青年的廣泛喜愛,也是港澳台青年觀看影視節目的最重要平台。但是出於對經濟利益的考量,這些視頻網站在採購影視節目,尤其是境外影視節目時,往往衹採購大陸地區的播放權,港澳台同胞在這些視頻網站觀看影視節目時,時常碰到無權觀看的情況。因此有台灣網友在 PTT 上抱怨。新媒體視頻平台聚集著眾多的兩岸青年,大陸有必要以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優酷、愛奇藝等公司開展大中華區版權經營,建立一個兩岸青年都能夠平等使用和交流的新媒體視頻交流渠道。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8月號,總第248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