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融合漸統?“兩制金馬方案”先行之政治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9-06-30 00:21:56


金門地區地方首長提出“一國兩制”的政治實驗區,應符合大陸當局的構想。
  中評社╱題:融合漸統?“兩制金馬方案”先行之政治效應 作者:柳金財(台灣),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若率先在金門地區實行“一國兩制”,便在台灣內部產生示範效果,對“一國兩制”產生“去標籤化”效應。“一國兩制”利於國家和平統一,及兩岸和平穩定、保持台灣民眾生活方式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因此,金門地區地方首長提出“一國兩制”的政治實驗區,應符合大陸當局的構想,藉由強化金門與廈門間聯繫及建立共同生活圈,逐步進入“一國兩制”的制度性安排。“兩制金馬方案”的芻議及制度性設計,固然可以達到“融合促統”目標,從“金馬方案”試點試行到“台灣方案”全面落實;但也可能成為獨派甩開“金馬”,操作“台澎”公投獨立的“離間計”,此議實屬“雙面刃”。

  一、前言

  不久前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周志懷,在首屆新世代兩岸關係發展論壇提出,目前兩岸現行條件下,可探討施行“兩制台灣方案”與“金馬方案”並舉,尤可探索兩制“金馬方案”。大陸當局重要智囊積極探索對台政策,這有其創新之處,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轉“守勢”為“攻勢”;從“武統威脅”轉向“反獨促統”、“融合和統”。足見大陸對台政策採取積極進攻創新方案,而台灣卻是一味採取消極防禦的反制及管制性措施。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的重要講話中,針對台灣問題,歸結為“習五點”作為新時期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包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習五點”揭櫫大陸對台政策的戰略目標,即是“反獨促統”、“融合漸統”。

  尤其是首度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宣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最佳方式;及應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同時也進行細部規劃,提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這涵蓋“大四通”(經貿合作、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行業標準)與“小四通”(水電氣橋),藉此強化兩岸融合發展,達成“融合漸統”的目標。

  2019年3月10日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儘管涉台內容僅162字,卻概括中共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尤其是指出“習五點”是新時期對台工作指導的綱領性文件,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同時強調要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報告宣稱應“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兩岸同胞同根同系、同命相連,應攜手共創共享全體中國人的美好未來”。政府工作報告突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這顯示現階段大陸對台戰略目標著重“反獨促統”、“融合和統”、“融合漸統”,除非發生台獨因素干擾統一進程,基本上統一是漸進主義式的統合過程,而非採取軍事武力威懾統一手段。

  二、以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芻議

  早在2006年11月6日,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在縣議會即提出以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的構想,藉由公共議題讓金門跳脫藍綠對抗,提供解決兩岸政治僵局的創新思考。事實上,金門一直都是台灣當局的“政治實驗區”,曾歷經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56年開始,到1992年結束,金門實行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體制”;第二階段是指2001─2004年的“小三通”。李炷烽所提構想是若能將金門帶入一個全新的“政治實驗階段”,從經濟、民生、發展角度出發,逐步實現金門成為“一國兩制”試驗區。同年11月15日,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針對金門設立“一國兩制”試驗區構想表示,“大陸歡迎台灣的有關黨派、團體和有關人士與我們就發展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交換意見。”

  此政治實驗區構想係指“建立一種可以解開目前台灣地區法規制度對金門發展的束縛,以特區、特有法令來建構特有的制度,取兩岸制度之長,將金門列為特殊的行政區,以利金門發展,為兩岸開啟另一種互動選項,謀求兩岸雙贏”。以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可以“先試先行”採取漸進主義方式不斷調適融合過程所遭遇問題,可以作為未來全面性融合或實施“一國兩制”的重要參考。其效益主要包括:一、兩岸人才與物資利用渠道,將可打開方便之門﹔二、金門地區所需法令制度的特殊需求可被滿足﹔三、兩岸經貿合作關係在世貿組織架構下可獲提升﹔四、自由港經濟活動的加速成長可以預期﹔五、兩岸的緊張關係將可有效緩和﹔六、未來和平統一後的法律衝突問題,可獲得試驗性的解決等。

  2018年8月金門副縣長吳成典再度直接拋出“一國兩制都可以在這裡(金門)做”的說法。“就算是一國兩制,也是演變後結果,不是他的主張,但他也不反對。”針對吳成典指出金門與廈門是共同生活圈,可以打造成雙子城,甚至作為“一國兩制”的過渡,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表示:“金門先行先試先做一個試點,也不是不可以。”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點,洪秀柱認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大陸與台澎金馬皆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且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分屬“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同屬一中”。顯然,洪秀柱、吳成典所提“一國兩制”,此“一國”被解釋成“中華民國”,避免被民進黨標籤化為衹要認同大陸當局“一國兩制”,即被攻擊為“賣台”或“賣主權”。

  隨“金廈通水”正式啟動,吳成典再拋“金廈雙子城”,希望將金門與廈門打造為共同生活圈,雙方互相尊重彼此制度。金門、廈門因地利與歷史的關係易形成生活圈,兩邊制度要相互尊重,目前現狀即符合“一國、兩區、兩制”型態。金廈通水後,兩城市間已從“單門”變為“沒有門”,兩岸攜手合作、交流,甚或能作為“一國兩制”的過渡。基本上,金門人並不直接批評“一國兩制”,保留與對岸交流繼續改善金門發展的機會。

  然而,對一般金門民眾來說,在“金廈共同生活圈”和“一國兩制”認知差異上,並非完全一致。2018年7月ETtoday針對金門進行民調,金門民眾認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前五名分別是:經濟發展、交通建設、治安維護、觀光休閒與政府效能,重視民生面而非政治面問題。金門民眾並沒有強烈反對或贊成“一國兩制”,然而能否形成“金廈生活共同圈”,實為“兩制金馬方案”能否有效實施的前提。

  “金廈生活共同圈”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前提,然“一國兩制”涉及更深層的政經問題及制度性安排。鄧小平所提“一國兩制”統一構想,原先是要應用於台灣卻優先適用於香港澳門。目前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兩制台灣方案”,呼籲兩岸各階層、各界別“民主協商”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這顯示目前“兩制台灣方案”內涵與定義尚未明確,必須透過各政黨、各階層、各界別間的民主協商尋求共識,再經兩岸當局政治談判始能決定之。基本上,吳成典認為“金廈生活共同圈”可能演變成“一國兩制”,不少金門民眾雖主張“金廈生活共同圈”,但未必贊成“一國兩制”。事實上,自小三通以後,金門、廈門“兩門對開”,當前金廈間事實上已逐漸接近“共同生活圈”的運行模式。

  或有論者以為,金廈形成“共同生活圈”後,大陸當局可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確保金門地區生活方式保持不變,金門地區人民可按照自己的意願選舉產生地區負責人。大陸當局願意聽取金門地區人民的意見,為金門地區提供必要的幫助。金門地區民眾可參與大陸的政治事務,金廈結成經濟共同體,促進經濟發展。從大陸當局角度來說,若率先在金門地區實行“一國兩制”,便在台灣內部產生示範效果,對“一國兩制”產生“去標籤化”效應。“一國兩制”利於國家和平統一,及兩岸和平穩定、保持台灣民眾生活方式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因此,金門地區地方首長提出“一國兩制”的政治實驗區,應符合大陸當局的構想,藉由強化金門與廈門間聯繫及建立共同生活圈,逐步進入“一國兩制”的制度性安排。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