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必須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方針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09:55:27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港澳基本法中心主任夏正林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香港回歸祖國22年,然而,正是在回歸紀念日的當天,發生了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並進行打砸的行為,這使得部分人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前途感到迷惑。這值得關注和重視。

  自2003年起每年舉行的7‧1遊行,2014年的非法“佔中”,2016年的旺角暴亂,反“一地兩檢”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等等。這次,反對派又以反修例為藉口發起遊行,最後甚至發展到圍堵警總、衝擊並破壞立法會大樓。可以說,這些事件形成了一種“逢中必反”的現象。

  很多人認為“逢中必反”的實質是追求“港獨”,反對“一國”,因為他們把“逢中必反”的“中”理解為中央,進而理解為“一國”。的確,對於“一國兩制”而言,“一國”是前提,如果“一國”不存在的話,“一國兩制”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而且在“逢中必反”的力量中確有一股“港獨”力量,尤其是那些暴力破壞並公然叫囂“獨立”的,他們的行為應該得到懲治,他們追求“港獨”的主張應當得到足夠的警惕。

  但另一方面,除了“港獨”外,更需要我們思考的是“逢中必反”的力量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追求“港獨”,而是因為反對或者不信任內地體制的,這個數量還不少,正是因為這個力量的參與,推波助瀾,才使得“逢中必反”形成了一定的氣候。這股力量不是“一國”的問題,而是“兩制”的問題。

  所謂“兩制”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允許香港繼續保持與內地不同的原來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即“馬照跑,舞照跳”。在回歸前,香港人普遍擔心的就是其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被強制改變,因此,“兩制”的提出打消了這些疑慮,其實現的具體的措施和步驟就是先由憲法中作出規定和授權,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變成具體的制度和實踐,並且通過提出“港人治港”和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方針,順利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過,“兩制”的本意不僅僅是要內地尊重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而是互相尊重的問題,即香港也要尊重內地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目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恰恰是香港人對內地制度的不信任,它與“港獨”有本質的區別,但也與“港獨”同時構成“逢中必反”的重要力量。

  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僅盯著“一國”,顯然把“逢中必反”的問題簡單化了。“一國”的問題是原則性的,比較容易引起重視,而“兩制”的問題才需要引起反思和重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大會上所講的:“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只有這樣,‘一國兩制’這艘航船才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正視‘兩制’才是穩定的力量。”

  “兩制”問題的解決需要相互的尊重,包括內地不要干涉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但香港也要對內地的社會制度保持尊重,不能成為反對內地制度的大本營。這需要有更多的資訊溝通才可以解決。應該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香港與內地的溝通提供了新的契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使“一國兩制”走向了2.0版。

  總之,我們要正確區別“逢中必反”的現象,才能更好堅定“一國兩制”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所指出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對於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既要堅持“一國”這個前提,也要正確看待“兩制”的問題,“在‘一國’的基礎之上,‘兩制’的關係應該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諧相處、相互促進。”

  (來源:大公報,作者夏正林系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港澳基本法中心主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