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實現穩定與發展的動態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9-08-12 08:58:53


從穩定與發展的關係來綜合考察,我們追求的是穩定與發展的動態平衡,也可以稱之為一種“積極穩定”。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1949年,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絕大多數人口是農民,人均國民收入僅有27美元。除了生產面粉、紙張一類簡單的日用消費品,我們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但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中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古老的中華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人民日報發表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鬱建興文章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馬上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業化快速推進,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70年來,快速走向現代化的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轉型,並在加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社會基本秩序的持續穩定。

  文章認為,中國在迅速變革中保持長治久安,其原因不僅僅在於我們重視維護社會穩定。從穩定與發展的關係來綜合考察,我們追求的是穩定與發展的動態平衡,也可以稱之為一種“積極穩定”。在實踐中,我們黨既把穩定作為改革發展的必要條件,又把改革發展作為維護穩定的必要條件,積極促進改革發展穩定有機統一。儘管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湧現,但是,我們黨既沒有只追求經濟發展,也沒有為了穩定而躑躅不前,而是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在實現改革發展穩定有機統一中不斷開辟新天地。

  我們堅信,“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同時我們也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以改革發展的成果逐個擊破、漸次化解不穩定因素。一項改革發展成果在滿足人們需要、破除舊的不穩定因素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這時,我們又積極主動以新的改革發展追求新的平衡穩定。

  文章指出,科學有力的領導是保證改革發展有序進行的關鍵。一些國家在快速發展中出現混亂,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堅強的領導力量對現代化進程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關係未能得到有效協調,導致改革發展失序,引發社會問題。這說明,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秩序與和諧需要主動作為,對改革發展進行統一領導和科學規劃。中國共產黨將改革發展作為一項複雜系統工程,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推進改革發展,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既支持改革試點、鼓勵基層創新,避免貿然改革衝擊全局;又注意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整體改革,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現改革發展的漸進有序推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新的平衡與秩序不斷形成,同時新矛盾、新問題也不斷湧現。對此,我們黨加強各方面體制機制創新,主動預防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努力防止局部風險累積形成整體風險。比如,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著力從源頭防範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矛盾解決在基層。回望歷史,我們走出了一條充滿艱辛而又極不平凡的偉大道路;展望未來,沿著這條道路,我們將繼續和諧有序而又充滿活力地走下去,不斷創造新的更大的發展成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