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魏後凱:在新時代再創“三農”研究新輝煌
http://www.CRNTT.com   2018-09-03 00:21:58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代表農發所致歡迎辭(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 海涵)日前,中國農村改革4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建所4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在開幕式上表示,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將為我國“三農”理論和政策研究提供廣闊的空間,農業農村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農村發展研究所將大有作為。

  魏後凱回顧說,農村發展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1985年之前為農業經濟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後新建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至今已度過40個春秋,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40年的變遷,與中國改革開放共成長、同進步。

  在思想理論工作方面,魏後凱表示,建所40年來,農發所人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圍繞重大國家戰略需求,聚焦我國農業農村具有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重大問題以及熱點、焦點問題,深入農村基層,進村入戶,開展調查研究,對各個時期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重大社會影響、代表國家水準的研究成果,培養了一批有影響的著名專家學者和拔尖人才,為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的“三農”理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實踐研究工作方面,魏後凱指出,建所40年來,農發所人始終情系三農、牢記責任,秉承深入調查、科學研究作風,堅持實踐標準,把握農村改革進程,呼應“三農”重大問題,在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每一個關鍵點上,都做出重要貢獻、留下自己的印記。在建所初期,農發所學者對包產到戶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並明確提出“聯繫產量的生產責任制是一種好辦法”,對當時推進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農發所還全力支持杜潤生領導的“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為中央“三農”決策建言獻策。之後,在農村改革深化過程中,農發所對人民公社體制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雇工經營形式、農村產業結構、農業剩餘勞動力利用與轉移、糧食銷售體制改革、農村合作經濟等都做出了重要的開拓性研究,並率先將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引入中國,開創和引領了我國小額信貸扶貧研究。近年,農發所又多次承擔中央交辦課題和第三方評估任務,包括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中央一號文件貫徹落實情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貧困縣退出等第三方評估任務,相關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40年來,農發所一大批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多個視角,圍繞如何破解“三農”問題、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減緩農村貧困、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等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形成了眾多有價值的學術成果,為中央決策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許多建議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