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游故宮 台青張惠閔:兩岸歷史休戚與共
http://www.CRNTT.com   2018-10-19 00:13:52


秋日裡的故宮莊嚴大氣。(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海涵)18日下午,參加首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的記者一行抵達故宮博物院展開參訪。在主辦方的安排下,來自兩岸的記者朋友們重點參觀了明清家具庫和寶蘊樓。

  來自台灣《遠望》雜誌的張惠閔告訴記者,她之前也曾來過幾次北京故宮,“每次來故宮都覺得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一次。故宮很大,很多值得去看的地方,(來了幾次)都始終沒有好好地把它看完。”

  被問及此次參訪故宮的感受,張惠閔表示,看完明清家具展之後有很不一樣的感受。台灣的故宮博物院雖也存有比較多古代的器物或是飾品、服飾,但是在台灣,觀展關注的更多是這些展品在藝術上的成就,比如,往往會去關注在哪個朝代的時候就流行哪些服飾的風格或樣式。而在北京故宮感受則完全不同。因為北京故宮是歷史發生的場地所在。比如,在觀看明清家具時,會想到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皇帝就是在這里辦公勤政的,以及,康熙當年是如何在這個地方去思考屬於中國那個時代的問題、對於“大一統” 、對於當時面臨的台灣問題,那時的帝王是怎麼思考的、是怎麼讓台灣回歸到了中國的版圖的。

  對於寶蘊樓的參觀,張惠閔表示很震撼的地方在於,在國難當頭的年代,是如何保存下來這些文物的。“看了那些老照片,真的覺得很不容易。日本侵華的時候,這些文物也在顛沛流離。”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文物被迫南遷時使用的大箱子。這些大箱子在向後輩訴說著,先烈們是如何在困難的時代去留下屬於我們的文化和文明。當年在很艱困的環境下,很多前輩用盡了心力才保留下來這些蘊含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寶。而現在在台灣,這些歷史文化上的東西是被忽視掉的。甚至在台灣還有一種講法,“故宮不是國寶,更像是大英博物館,展著別人的歷史和文化”,中華文化在其中可能只是多元文化中的一種,跟東南亞文化、印度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展覽甚至是沒有太多不同的,“這是讓人蠻難過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