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坤鋒:兩岸不破冰 疫情後台灣經濟會更慘
http://www.CRNTT.com   2020-02-16 00:15:42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2月16日電(記者 方敬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灣經濟,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疫情當下的經濟損失還不是最嚴重的,倘若兩岸關係持續緊繃,疫情過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台灣面臨的經濟風暴才正要開始,台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楊坤鋒,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農經學科金融學博士,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專任教師,曾任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系主任、創新創業中心主任等職。

  新冠肺炎疫影響全球經貿,台灣也百業受創,台灣商研院預估,此次疫情對整體商業服務業的損失上看新台幣百億元,逢甲大學合經系教授楊坤鋒則認為,疫情過後才是台灣經濟災難挑戰的開始。

  楊坤鋒指出,台灣目前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將近五成,幾乎所有出口類別都是以大陸為大宗,而這次疫情光是大陸工廠產線停擺,就造成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對鄰近大陸的台灣而言,衝擊更是劇烈。

  楊坤鋒說,台灣要想在疫情趨緩後提振經濟,大陸經貿市場會是首要考量,但依目前兩岸緊繃的情勢,加上蔡政府在這次防疫政策中種種政治性質舉動。他預估,疫情過後,大陸拒絕兩岸經貿的可能性升高,台灣的經濟恐怕在疫情過後仍無法好轉。

  楊坤鋒提到,其實兩岸關係劣化所造成的經貿影響層面,在疫情爆發前就已出現,他透露,在2020大選由蔡英文勝出後,有不少台灣農業合作社認為,大陸可能針對台灣銷往大陸ECFA當中的“早收穫名單”幾百項農產品進行管制,外銷農產需經過3到5天的檢查、批准後,才能進入大陸市場,讓許多農產品因此損害,無法銷售。

  而在疫情爆發後,楊坤鋒指出,蔡政府在防疫處理上,包括口罩、武漢台胞撤離、非台籍陸配子女入境等政策,幾乎都參雜了政治考量,無形當中加深兩岸鴻溝,勢必對未來兩岸經貿往來造成嚴重不良的結果。

  楊坤鋒分析,疫情過後,大陸的第一要務就是恢復本身的境內經濟,無暇理會台灣的經貿需求,加上大陸人民近期對台灣仇視程度升溫,這股民怨對台灣的恨,會一直持續下去,民怨強大,官方必須有所動作。他評估,大陸對台的政治性採購將中斷,連帶影響各大外銷產品,以農產來說,去年台灣銷陸產值約新台幣382億元,今年可能只剩不到50億。

  假設台灣失去了對大陸的經貿市場,該何去何從?楊坤鋒說,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並宣稱東南亞市場會是替代解方,但這次疫情當頭,就發生菲律賓、越南片面禁止台灣飛航的情況,顯然南向政策並不成功,此外,如果未來大陸去不了,台商有辦法移到東南亞生產嗎?生產基地轉移有這麼快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且有待克服的問題,南向政策在他看來,完全失靈。

  楊坤鋒也提到,蔡英文親美的“外交”路線,對台灣國際經貿的幫助不大,他說,台灣對美國、日本的貿易均屬於逆差,台灣對大陸是順差,假如大陸不再與台灣續簽ECFA,貿易關稅大幅增加,台灣的產品還能銷到哪裡去?有人認為,可以與美方簽訂FTA,但依照國際政治的現實層面來看,無法輕易達成。

  楊坤鋒認為,台灣對外經貿想在疫情過後復甦,最主要還是必須做好兩岸關係,而兩岸攜手合作防疫,可說是最佳破冰的契機,建議蔡政府以經濟發展大局為重,遞出橄欖枝,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台灣經濟重創才有望盡速恢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