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關注:學者剖析澳門特色“一國兩制”
http://www.CRNTT.com   2019-10-21 00:11:32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沈而忱 張爽)由北京大學、全國港澳研究會、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澳門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映日蓮花:一國兩制的澳門特色——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研討會”10月1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在上午的主題演講環節中,三位資深代表對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宏觀架構予以解析和論述,會議氣氛十分熱烈。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副理事長李沛霖表示,最近十年澳門的變化更大了,取得了很多成績,其中四點尤其突出:第一是堅定立場,緊跟中央。“澳門最近十年這一點是非常突出的。大家都明白,祖國好,澳門更好。澳門是作為一國之下的特別行政區,國家建設我們有責任,澳門建設好是我們的使命,澳門立場堅定,緊跟中央的部署。”第二是牢記使命,不斷探索。回歸之後澳門的使命十分明確,就是要建設好“一國兩制”,政府在努力改變不太好的經濟結構,提出了要發展適度多元的經濟,現在更加明確,就是要做“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在不斷探索過程中前進。第三是依法辦事,不斷完善。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本地法律不斷完善,這是“一國兩制”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第四點經驗是官民合作,共建共享。澳門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就是團結,社會氛圍很和諧,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官員和市民大眾能夠充分合作,大家能夠共享繁榮。澳門要充當“一國兩制”的建設者和民族復興的促進者。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聚焦“澳門學與一國兩制的實踐”主題,從更為開闊的全球史與澳門史脈絡中展現“一國兩制”澳門特色的深厚歷史基礎與人文底蘊。他指出,澳門學術界的討論使公眾對澳門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關注,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澳門居民的歸屬感,塑造了澳門人的身份認同,成為了一次全民愛國主義大教育。

  吳志良續指,學術討論的社會化不僅增加了澳門民眾對國家發展認識的客觀性,還增強了大眾對於“一國兩制”的理解和信心,在澳門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基礎和社會環境,令“一國兩制”的構想更加深入年輕,並使“一國兩制”的實施更加順暢無阻。
陳端洪認為,國家認同與整合,是古今中外邊疆治理的共同根本目標。香港修例引發的政治危機從根本上說,是國家認同危機。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端洪說,基本法內含六大根本法:第一根本法是一國;第二根本法是繁榮穩定;第三根本法是資本主義;第四根本法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第五法是基本權利和自由;第六法是新憲制法治。這六大根本法之間互相交叉,相互支持,但相互之間也存在緊張關係。一國原則絕對優位,但其他原則與之相害時,一國原則具有凌駕地位。

  陳端洪表示,基本法沒有設定對應的服兵役和納稅義務,港澳駐軍的軍費也是由國家負責的。基本法要求最低限的國家認同,不離不反。義務主體是港澳居民,包括其中的外國公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